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2016-03-04黄洁
黄洁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黄洁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对生活化课堂的打造,以活跃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立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物理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知识引入其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导入环节生活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导入环节占据基础地位。如果教师不重视导入环节,一上课就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会让学生感觉到较为突兀,并且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在本节课上。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物理教师要将导入环节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以“光的折射”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新课:(1)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2)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回答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还有的学生回答:看到没错位。接着教师总结:筷子没有折断,粉笔没有错位,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觉呢?要想找到产生错觉的原因,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光的折射。教师在导入环节中所引用的现象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出新课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充满了好奇。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讲,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这势必会影响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借助生活现象来引出物理知识,利用物理知识来诠释生活现象。当然,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并慢慢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讲解某一个物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专门设计问题,并将问题与生活相结合,保证教学问题的生活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问题生活化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做学生不再对问题产生畏惧的心理,而是愿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我们以“静电现象”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当老师在解释静电现象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问题:(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3)为什么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4)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上这四个问题,学生对静电现象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借助生活现象来引出问题这一做法增加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四、课堂实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为了能够便于学生轻松地理解物理知识,有时候必须借助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理论知识的来源。通过实验,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理论知识的真实性。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赋予物理实验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身边存在很多实验资源,如:日常用具。与实验器材相比较,从价格上来讲,日常用具较为便宜,借助日常用具来开展物理实验,既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又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丰富多彩。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借助空矿泉水瓶、注射器等来完成很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在做惯性实验和密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石块、木块、水来完成这些实验。我们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推桌子、拉桌子;用脚蹭地;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物体来做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当学生在做不同的物理实验时,学生能分清楚施力和受力,由此来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开始涌现出来。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物理课堂中,物理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张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5).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