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见著,让古诗教学韵味四溢

2016-03-04浙江临海市永丰镇八叠小学317033凌福云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孤帆孟浩然体悟

浙江临海市永丰镇八叠小学(317033)凌福云



以微见著,让古诗教学韵味四溢

浙江临海市永丰镇八叠小学(317033)凌福云

[摘要]古诗重在品言,旨在悟意。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微小之义的辨析,更好地解构古诗。古诗教学要多维链接,在感知背景中感知词义;化繁为简,在体悟写法中揣摩词义;整合类比,在联系辨析中开掘词义,达到以微见著。

[关键词]古诗教学以微见著韵味

古诗教学的根本在于体悟诗歌的意境。如何将古诗的内在气韵贯注到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呢?笔者认为,牵“古诗词义”之一发而动“诗歌意境”之全身,扣住诗歌教学的语言训练点,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维链接,在感知背景中感知词义

诗歌创作讲究的是语言凝练,往往浓烈而丰富的情感就蕴藏在古诗个别细微的词义中。真正把握了这些核心词语,就能体悟其内在的情韵。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一词时,我校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设计一:孟浩然乘着帆船远去了,李白的心头浮现出与孟浩然曾经的快乐时光。他们一起_________,一起_________,一起_________。可如今,他们就要远隔天涯,就不能一起_________,不能一起_________,不能一起_________……所有的快乐都被这江上的“孤帆”带走了。

设计二:“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凝望远方,久久不愿离去。难道浩瀚的江面上仅仅只有这一艘船吗?“孤帆”,其实是在说_________。此时此刻,李白是百感交集的,我们似乎看到了他_________之情,之情,_________之情……

从诗歌创作的背景来看,这首送别诗不同于《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刚强”之别,与《渭城曲》的知己难求的“深情”离别也相去甚远。首先,这与诗歌中两位人物的个性有着深刻的联系,李白与孟浩然都属于潇洒浪漫之人,喜好游山玩水。孟浩然心怡扬州,此去是梦想成真,并不存在伤感,李白也是向往已久,更多的是内心的澎湃与遐想。其次,与诗歌创作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三月烟雾迷蒙,人文荟萃的黄鹤胜地,滚滚的长江之水,无不激荡着李白年轻的心潮,诗人即便有不舍,也早已被内心开阔而浓烈的情感淹没。鉴于此,设计二中对“孤帆”之意的解读更契合诗人蕴藏在诗歌中的真实情韵。

二、化繁为简,在体悟写法中揣摩词义

有人认为,古诗文化意蕴丰富,教学时应该多拓展、多联系。可是,效果如何呢?

一位教师在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就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板块:(1)出示地图,指认“华山之东”的位置;(2)图解“茱萸”,了解其植物属性;(3)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聚焦“异、独、倍”的含义;(4)类比诵读《静夜思》,辨析两者的异同;(5)齐唱《九月九的酒》,形成共鸣。

整体审视,其中第(1)(2)(5)的板块设置效益不大。诗歌品悟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毫无节制的视频、图片或许只能起到制约思维的反作用。其实,这首诗歌蕴藏着丰富的语言,值得推敲与“纠缠”。

首先,两“独”一“异”。唐朝不比今日的“地球村”,不同的地域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语言表达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诗人在第一句中就直接将这三个字嵌入其中,而丝毫不显得局促与突兀,形成了强烈震撼的表达效果,值得学生细细揣摩与体悟。

其次,“少一人”的反置。明明自己离开亲人,思乡心切,却不言自己的不舍悲情,而是畅述兄弟们的难聚,这种曲折有致的手法形成的表达效果值得品析与鉴赏。

另外,拓展环节中《静夜思》的补充实在难以寻觅到两者之间的链接点,倒不如引入杜甫的《月夜》中“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与“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得益彰,能形成彼此印证的效果。

三、整合类比,在联系辨析中开掘词义

诗歌表达最讲究推敲炼字,往往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能形成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诗歌教学,必须删繁就简,于寻常之中体悟其奇崛的效益。

如在教学张籍的《秋思》时,教师就选用了名不见经传的“见”“欲”二字展开教学。

其一,秋风来无影去无踪,但诗人却剑走偏锋,使用“见”字。哪里可以看见这无形的秋风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诗歌语言进行填空:树枝________,秋叶_________,大地_________……原来看似无影踪的秋风,却到处留下了它的脚印。而秋风所裹挟着的那一份萧瑟与愁苦,怎能用一个“愁”“思”就可以概括呢?这一看似平淡的“见”字却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意蕴,是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

其二,“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着一“欲”字,生动地凸显了诗人撰写家书这一内在欲望的强烈。如此想要去写,但提起笔来,却千重语言、万重愁绪涌上心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内在的矛盾与纠结都在这“欲”字与后文“万重”的碰撞对比中凸显出来,成为历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解读诗歌内蕴的有效抓手。

总而言之,古诗重在品言,旨在悟意,这就要求教师聚焦语言的细微之处,通过微小之义的辨析,以微见著,从而更好地解构古诗,提升古诗教学的整体效益。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59

猜你喜欢

孤帆孟浩然体悟
舟中晓望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李诗“孤帆一片日边来”歧解漫说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三峡大坝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临江仙·远望
春晓
春晓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