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探究,生成言语智慧——《麋鹿》教学例谈
2016-04-07江苏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214131
江苏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214131)林 燕
凸显探究,生成言语智慧——《麋鹿》教学例谈
江苏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214131)林燕
[摘要]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令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有效。在《麋鹿》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探究“外在之形”,生成“灵活复述”的言语智慧;探究“传奇经历”,生成“精要概括”的言语智慧;探究“内在之情”,生成“感情朗读”的言语智慧。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言语智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如何凸显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态,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生成言语智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呢?笔者以《麋鹿》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教学片段一:探究“外在之形”,生成“灵活复述”的言语智慧
师:麋鹿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与众不同,课文2-4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仔细默读这3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相信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来。
(生默读想象)
师:通过默读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头怎样的鹿呢?是这样的一头鹿吗?(出示驯鹿图)为什么呢?
生1:不是这样的一头鹿。因为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师:是啊,作者一连作了四个比较,让我们感受到麋鹿的外形博采众长,十分有趣。作者这样来总写麋鹿的外形真叫人不读不知道,一读忘不了。
生2:不是这样的一头鹿。因为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师:鹿科动物头上的角是它们用来进攻的武器,麋鹿的角尖指向后方,可见麋鹿的性格比较温顺。谁能将文中描写麋鹿角的句子再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生3:(再读)这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一比较,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麋鹿角的独一无二。
生4: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图上的鹿尾巴较短,可见不是麋鹿。
生5:这不是一头麋鹿。因为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图上的鹿蹄子较小。
师:如果麋鹿的蹄子是这般窄小,爱水的麋鹿在水中将寸步难行。
生6:图上的不是麋鹿。因为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图上的鹿毛色是银灰色的。
生7:图上的不是麋鹿。因为一般雄麋鹿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250千克相当于500斤,相当于五、六个同学的重量,可见它的体形较大。图片上的这头鹿体形较小。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都有理有据。这的确不是一头麋鹿,而是一头驯鹿。看来大家通过读书,都真正地认识了麋鹿。我们真要感谢作者,正是他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麋鹿那么多与众不同之处,并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跃然纸上,使麋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深入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在写说明文时,也应牢牢抓住事物的特点,并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出麋鹿独特的魅力,感受作者清晰的介绍。
(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大家想亲眼目睹麋鹿的风采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欣赏欣赏。(出示麋鹿配乐图片,并定格麋鹿画面)
师:集力量与美丽于一身,多么神奇的麋鹿。大家眼中流露着喜爱与赞美。如果你就是这样一头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呢?为了使在座各位麋鹿的自我介绍更加清晰生动,建议采用总分的结构,可以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采用拟人的方法来介绍。下面,把你的自我介绍说给同桌麋鹿听一听。
(生同桌练习)
师:哪头勇敢的麋鹿来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生8:大家好,我是一头可爱的小麋鹿。我来自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你们看,我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我也是草食性哺乳动物。我爸爸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我们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我的妈妈没有角,体形也较小。我们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我的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我的毛色在夏天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我吗?
师:多有才的麋鹿啊,你那独一无二的角,长长的尾巴,宽大的蹄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怪不得当年姜子牙对你情有独钟,选你当坐骑呢!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这头文思敏捷的麋鹿。
【说明】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先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认识麋鹿,内化语言。然后,学生默读并根据文字想象麋鹿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驯鹿图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说明,这一练习形式新颖,富有挑战性,促使学生去仔细观察,深入比较,细读文本语言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探究学习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了麋鹿的外形、习性与作者说明方法的精当。教师指导学生从画面形象中欣赏麋鹿,外化语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麋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后,教师又即时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以麋鹿的身份来进行自我介绍,此训练充满情趣,更加高效地促进了学生活学活用语言,促进了学生“灵活复述”的言语智慧的生成。
教学片段二:探究“传奇经历”,生成“精要概括”的言语智慧
师:麋鹿还有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呢。而这恰恰是很多人不了解的。请浏览课文5-7自然段,抓住时间段,精练地说说麋鹿的经历。
师:谁把麋鹿的传奇经历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麋鹿传奇经历简介
师:麋鹿这一物种的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1:曲折离奇。
生2:坎坷崎岖。
生3: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师:看来,麋鹿的经历的确是富有传奇色彩!
【说明】麋鹿的传奇经历,恰恰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所以作者进行了具体介绍,足足写了三个较长的自然段,近五百字。如何快速了解几千年来麋鹿这一物种的经历,并介绍清楚呢?这就需要学生有“精要概括”的言语智慧。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浏览为阅读方式进行探究,根据时间线索,迅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清晰准确、简洁明了地概括出麋鹿的传奇经历。这一教学环节,有效促进了学生“精要概括”这一言语智慧的生成。
教学片段三:探究“内在之情”,生成“感情朗读”的言语智慧
师:当我们穿越时空,细细品读麋鹿那一段段特殊的经历时,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5-7自然段,哪些词句最令你怦然心动呢?可以把它画下来并多读几遍。读着读着,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呢?可以适当做一下精要批注。(出示:高兴、悲伤、惋惜、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
(生自读,师巡视)
(根据交流情况,精要组织讨论与点拨,指导朗读)
(1)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生1:读了这句话,我感到高兴与自豪,因为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麋鹿。
师:同样是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吗?
生2:惋惜。因为从“销声匿迹”一词中,我知道汉朝以后,麋鹿竟然消失了踪迹。这句话也令我感到好奇,为何三千多年前就有的物种,后来竟然消失了呢?
师:汉朝统治者把麋鹿看做是皇权的象征,只允许它长在皇家园林里,所以麋鹿在民间被大肆捕杀,以后各朝历代又大量猎捕,导致麋鹿种群灾难性地减少。加上近海的大量沼泽洼地被开垦成农田,许多麋鹿失去了容身之所,成了生态灾难的牺牲者。这实在令人惋惜。
(2)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批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生1:我很愤怒。因为“陆续”就是有先有后、多次的意思,从中我感受到侵略者真是不择手段,贪得无厌!
生2:读了这句话,我觉得很难过。因为麋鹿“惨遭厄运”,它们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
师:眼睁睁地望着我们的国宝——温顺柔弱的麋鹿被侵略者无情地杀害,疯狂地掠夺,我们怎能不悲愤交加?
生3:我还从“几乎绝迹”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沉重,悲痛欲绝。
师:读出心中的这些感受。让我们铭记麋鹿这段血泪斑斑的经历,铭记中华民族这段屈辱悲哀的历史。
(生齐读这段催人泪下的文字)
(3)第6自然段。
生1:我画出的是第6自然段,批注的是“担忧”。因为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相继”就是一头跟着一头的意思。异国他乡,水土不服,等待麋鹿的只有死亡,真令人担忧啊!
生2:这一自然段中,我还体会到了“感谢”。因为有了贝福特公爵对麋鹿的深深喜爱、精心饲养、无私输出,流落异国他乡的麋鹿才绝处逢生。
师:这样的历史功绩,相信我们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4)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生1:我读出了自豪之情,因为从“繁衍后代,茁壮成长”中我体会到回国后的麋鹿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读好这两个词语。与此相反,麋鹿在海外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2: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师:在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漫长岁月里,麋鹿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3: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思乡心切、望眼欲穿。
师:而今,历经磨难的麋鹿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作为炎黄子孙,你内心涌动的仅仅是自豪吗?
生4:自豪、欣慰、惊喜等。
师:多么激动人心的情感体验呀!自己放声读一读。再全体起立,扬眉吐气地读出心中的喜悦与自豪。
(生读)
师:多么激动人心的回归!如果你就是麋鹿,当踏上这世代生息的故土,你这位海外归来的游子会说些什么呢?
生5:还是故乡最温暖舒适。
生6:我为祖国强大而骄傲。
生7:我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回家了,我愿自己永远不再迷路。
……
师:这是麋鹿的心声,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
【说明】这部分教学重在品读,深入探究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为此,运用批注法,能使学生充分读书,自主读书,用心读书。精练批注不仅使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体会得到了体现和落实,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分享探究中的发现、思考和体会。交流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透过言表之意,悟出言内之情,并将“高兴、悲伤、惋惜、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自豪”等深刻的情感体验化作了真切的感情朗读。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批注式阅读的策略得到了充分运用,“感情朗读”的言语智慧在此得以充分展示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令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有效。我们不妨根据教材特点,凸显探究,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在教与学中不断生成。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