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和理解,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
2016-03-04潘巧莉
● 潘巧莉
关爱和理解,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
●潘巧莉
班上来了一位叫小辉(化名)的自闭症男孩,轻度智障,长得很帅气。
刚开始,小辉每天在妈妈的陪同下,早早到学校,和同学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但是慢慢地小辉坐不住了,一上课就摇晃桌子,发出很大的声响,或者走来走去,手舞足蹈。
开始,小辉一走动,我制止,小辉还能顺从地停止走动,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渐渐地,小辉变得越来越烦躁——不愿写字,有时干脆把脑袋埋在桌子下,假装睡觉……
那堂语文课上,我要小辉写生字,小辉突然情绪激动地推开本子和铅笔,大哭起来。
第二天,小辉的妈妈告诉我,小辉在家不断念叨:讨厌潘老师,讨厌潘老师……
从那以后,语文课上,小辉总不愿意走进教室,只能在操场上徘徊。
我的心随之沉入谷底。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能让小辉走进教室,喜欢上语文课呢?
与小辉的家长深入交谈后,我了解到,小辉在2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因为特别好动,无法适应普通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曾在自闭症训练机构训练学习3年。训练机构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小辉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教学模式。集体教学,一节课35分钟,不能离开座位,还有种种行为限制,让小辉感到紧张和不适,产生焦虑。
在了解了小辉的生活习惯、脾气性格、喜好和行为特点后,我开始试着调整教学方式,营造让小辉觉得安全、舒服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小辉的妈妈陪小辉一起上课,并且和家长约定好,不强迫小辉做不愿意做的事。课上,他不愿意写字,就不要写字;他要走出教室,则让家长陪同出去走走;下课后,我们一起打球,一起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小辉逐渐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慢慢开始接纳我,走进了教室。
我发现小辉喜欢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或对着玻璃看自己的影子跳舞,或拿出画本画他的“火柴人”,这时的小辉显得快乐而惬意。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让小辉在自己的 “安全小天地”里尽情地表现和释放,不打搅他。
慢慢地,小辉不用妈妈陪着,也能坐在教室里和大家一起上课了。尽管上课时,还常常会出“状况”,但他再也没有吵着不上语文课了。
一天上课,我身体不舒服,细心的小辉看了出来,念叨着:“潘老师肚子痛了,我要写字,我不出去……”小辉开始接受我了。
有研究表明:大约有40%的自闭症孩子对环境中的声音敏感。上课时,小辉对我出示的卡片、图片和文字等无声的课件总是视而不见、心不在焉。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播放音频课件时,本来正“专注”于自己事的小辉,抬起头认真地盯着屏幕,目不转睛。原来,小辉喜欢电脑或电视发出的声音。从那以后,我常常在教学中采用带有声音的课件辅助教学,每次都能吸引小辉的注意力,而我则努力抓住这短短几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进行教学,小辉很快就能记住所学的知识了。
自闭症孩子对鼓励和奖励是有反应的。小辉在上海生活、学习多年,他的普通话说得比同学好,发音较为标准,认识的字也较多。所以课堂上,我常常创造机会让小辉当“小老师”,给同学范读、带读。看到同学羡慕、赞许的小脸,小辉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语文课了。
当自闭症孩子在“看”你时,不光是用眼睛,而是全方位地在感觉你。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对症下药”,才能让自闭症孩子真正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
(福建省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3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