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策略与方法

2016-03-04赵海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视障辅导定位

●赵海



视障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策略与方法

●赵海

为满足视障学生康复或健身的需要,可在掌握视障学生个人、家庭情况以及体育锻炼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针对家庭、社区视障学生的特点,以有氧锻炼为主,通过语言讲解提示法、近观示范模仿法、手感触摸形象法、携带—帮动—演练法、分解结合定位法、互帮多练记忆法等进行健身辅导。通过在家庭或者社区的健身指导,使视障学生进一步康复或者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视障学生;体育健身;基本方法

有研究表明,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肢体功能康复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发其智力,达到重残变轻残、残而不废的康复目的。当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体育工作者开始进行家庭、社区的残疾人健身康复指导,视障人士也得到了一定的康复健身指导,为他们进一步康复或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一、视障学生体育健身原则

(一)视障学生体育健身要坚持有氧训练为主

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视障学生往往动作缓慢小心,他们的心肺功能相对较低。在安排健身活动的内容和运动量时,应以中等强度为主,练习时也要平和进入。视障学生自我呼吸调节能力较弱,在学习和身体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屏住呼吸,全力集中于听和方位辨认,这不利于其心肺功能的正常发展。因此在辅导视障学生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让他们的心肺负荷逐渐加大,运动机能提前预热。特别是初期参与健身的视障学生,往往由于兴奋而过早地进入运动,会使身体产生许多不适,对以后的健身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内容选择上,要以有氧健身为主,如太极拳、健美操、瑜伽等。在有一定的基础后,适当增加运动量。要注意随时调节视障学生健身的强度,一次训练中要注意间歇,一般10分钟就要间歇一次,适当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由于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不宜安排拔河、举重等需要闭气的训练项目,可选择由视障学生自己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密度的训练内容。同时,要教会视障学生自我测量脉搏掌握心率变化,学会调节运动量,一旦出现不良征兆时,自己要会以慢走来调整呼吸,而不是立即躺下或蹲下。

(二)发挥视障学生的优势,创造更好的运动训练环境

视障学生对节拍音乐、悦耳的声音有特殊的感受,他们会在声音的影响下自主进行运动。在辅导视障学生体育健身时,尽量配有音乐和节奏,这样会极大地提高视障学生健身的兴趣,且促进视障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视障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和对肌肉群的支配能力较差,如果在教学中增加一些音乐和节拍的变化,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运动技巧和动作的整体化。

发挥视障学生对音乐节奏特有的敏感反射优势,对辅导视障学生体育健身是十分有益的。在视障学生的交谊舞教学中,随着节奏变化可以准确地分辨出是3拍还是4拍,同时在节奏的引领和指导下,可较容易地解决旋转45度或90度的难点。在安排内容时尽量让视障学生避开难度较大的项目,比如常见的呼啦圈、柔力球和抛接物体等,选择可在他们控制范围内进行的,如器械练习中的扇子舞、太极扇、手帕舞等。

教师在辅导中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不足时,要进行个别的指导,为他们更好地参与健身创造有利条件。

二、指导视障学生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

(一)学校指导视障学生体育健身的方法

根据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育健身教学中除了可以采用常见的指导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视障学生的教学方法。

1.语言讲解提示法

辅导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确、简练,要表达清楚,给视障学生正确的概念(手臂、腿的部位定型定位),切不可用模糊或两可的语言。如横跨一步,一步要多大,是与肩宽还是三脚距离,出左还是出右?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确,要把方向、角度、距离、出左出右等说清楚,要把部位、路线、过程到达的位置距离和方位等都特别加以说明。对较为复杂的动作,可分为2—3步进行分解,最后合成。特别是在完成动作的定位定型时,要建立正确的概念,使视障学生能完成标准的动作。

2.近观示范模仿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对低视力和视力有缺陷的学生。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慢,动作过程要准确。视障学生近观时,不作队形的要求。对较为复杂的动作,教师还要加以语言的提示。如视障学生在注意教师四肢的动作时,对腿部、腰部等部位的动作就容易忽略掉,此时教师就要特别加以说明。

3.手感触摸形象法

这种教法主要是针对全盲的视障学生,要求指导者的动作定型要准确,由视障学生用手触摸教师动作的造型和位置。一般分为二种。

一种是定位。要让视障学生从上至下体会正确的动作,左右上下都要感觉到位,纠正视障学生“摸象”的错误,给视障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在有的部位,视障学生摸到时教师要辅以语言讲解和提示,加深其动作印象。在触摸后要立即完成动作,在完成中要给予正确指导,特别是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并辅导视障学生反复地练习。

第二种是移动中的触摸。视障学生用手触摸到教师的双臂、两脚,有条理地感觉到教师的腿脚移动。也可分解动作,先摸上肢的移动再摸下肢的变化与路线,逐渐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太极拳辅导中的金鸡独立动作,由下至上的双臂动作和单腿的由下至上,是一个支撑平衡的复杂过程。利用触摸法进行辅导,可使全盲学生很快地学会和掌握动作。最后进行动作的定位时,触摸和练习必须紧密相连,不能停顿,否则会忘记动作。对于异性的辅导,要尊重视障学生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4.携带—帮动—演练法

针对内容较为复杂和变化较多的动作,教师可采用手把手的“携带法”进行。教师在视障学生身后,持握视障学生双臂进行移动,辅以语言提示,动作要慢,部位要准确,需要动脚时可用脚提示移动方位。携带式练习必须让视障学生加强自我练习,熟记路线。特别是健美操的辅导,臂的移动变化较多,教师用此种方法指导训练,会大大提高辅导效率,配上语言讲解,视障学生的动作和节奏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5.分解结合定位法

把变化较多的复杂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给予准确的定位,对于完成下一个动作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视障学生的动作定位是健美操和武术辅导中的难点。在辅导中,分解动作要和准确的定位结合起来,避免一个方位定错或不准确导致后面犯更多错的现象。教师可教会视障学生以教师或音响设备为依据,使视障学生在动作中随时调整自我的动态和基本的定位。定位的方法,需要视障学生平时反复练习,提高基本定位能力。同时,辅导中教师要对全盲学生给予判断定位的基本依据,一般情况下不随意改变其位置。

6.互帮多练记忆法

视障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忘记动作,在辅导中教师要组织视障学生多练习和相互帮助,发挥低视力学生的优势,辅导全盲学生的练习;要纠正视障学生自我练习时把小动作和过程丢掉的现象,把视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相互帮助,共同练习,发现问题或有争议时要停下来及时指导,避免错误动作的延续。记忆动作时,要求可以记少,但不能记错,在反复多练中加深记忆。练习过程中应慢分解,不丢小环节,把握住基本方法,可根据自我的习惯记准动作的名称。

(二)视障学生的家庭、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方法

视障学生在自己家里会感觉到很安全,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活动。辅导视障学生家庭娱乐健身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应户外为主

经常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的提高,较快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住在楼房要充分利用阳台,条件较好的可以选择小区周边的草坪和花园。家庭其他成员最好每周1—2次引领视障学生到自然环境中散步做操。条件有限而开展室内活动,也要保证室内可以通风。

2.控制运动量,掌握运动时间

每天的练习不要在刚起床和就寝前,饭后过半小时再活动。健身要持之以恒,正确掌握运动力度、密度和速度,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切不可出现“一天大运动量又休息五天”的现象。

3.家庭成员共同参与

动员社区周边人员和家庭成员正确关心、引导视障学生进行健身。家庭成员是第一指导者,既要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又要参与视障学生的健身指导,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最佳的形式是同健身同受益。

4.完善计划、快乐实施

在家庭或社区开展健身练习前,要根据视障学生自身情况和实际条件,协助制定相应的健身内容,合理安排计划和方法,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调节计划,不断更新练习内容和标准。在条件允许时,还可以进行视障学生之间的家庭体育交流,安排小的达标活动或有趣的比赛,促进视障学生家庭体育健身的开展。

三、视障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由于视力障碍,视障学生动态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听觉会显得格外灵敏,有的人还对盲杖有特别的依赖。因此,教师在辅导中语言要礼貌、动作行为要适当缓慢,切记不可强行拉拽,随意触摸甚至剥夺其盲杖。

(一)消除视障学生的运动恐惧心理,引领他们进入运动状态

视障学生都渴望和普通人一样参加健身娱乐活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在视力的限制下,投入到具体运动时往往表现出担心和退缩。怕受到伤害是第一反应,其次也担心他人嘲笑。因此,教师引导视障学生进入运动环境,要从消除其心理障碍开始。教师不要特别提示为了他的到来做了哪些特殊安排,而是多讲运动的益处,合理解释运动的损伤。

(二)做好视障学生初次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

要接触视障学生时,应在1米以外的地方进行问候,并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此行目的。当视障学生主动伸出手时,再握手沟通。在进入新的活动区域和练习场所时,要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逐一介绍室内的器械摆放和它们的间距,然后引领视障学生依次触摸,使他们对活动场所的设备条件和空间有较清晰的了解。在教视障学生使用器械时,要讲清器械的练习方法,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出入,一定要耐心介绍,较复杂的项目要完整地介绍。在练习中教师若要离开视障学生,一定要和他们主动讲清,使他们明确教师在哪里。

另外,教师要注意预防和处理好视障学生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对于刚进入运动环境的视障学生,最好是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训练。健身内容目标应简单易行,让视障学生通过训练可以获得成功并有所收获。训练中,要注意视障学生兴趣的培养,多鼓励表扬,在完成动作后使视障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在练习间歇和结束时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让视障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聆听他们的意愿,促使他们能够长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李广辉.实用社区体育活动及安全防护[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社区常见健身路径锻炼方法标准化教程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4]刘文霞,赵海.激发视障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3,(4).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优先关注)“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ABA15009。

G761

(北京联合大学,100101)

猜你喜欢

视障辅导定位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