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的创新尝试*
——“融于月色”里的四步教学法

2016-03-04刘丽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体味荷塘月色朱自清

刘丽梅

(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绥化 152000)

语文课堂上的创新尝试*
——“融于月色”里的四步教学法

刘丽梅

(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绥化 152000)

课前说明:

《荷塘月色》一文历来是为人们传颂的名篇。在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力求有突破,有创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起来,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镜之美,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入景,但却很难入境,入情。所以怎样使学生从入景---入境---入情,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

教学难点:感悟景语、情语浑然成一体的妙处。

教材处理:《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为人喜爱的美文佳作。本文结构之精巧、语言之清新、修辞之新奇历来被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根据中职教育国家教材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处理:改变了常规的“分析结构、揣摩语言、总结艺术特色”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作者情感思维的体味上。通过语言的揣摩来深刻体味作者由“心里的不宁静---想宁静----得宁静---出宁静”的感情变化过程。在体味过程中,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品味语言艺术,欣赏荷塘月色美景。最后老师以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方式总结本节教学内容。从而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对朱自清的民族气节和高尚人格魅力的体味上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与时俱进,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产生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教学方法:设问式、提示启发式、引导迁移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以设问开始

同学们:你们对朱自清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根据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答出:他是学者、民主战士。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在此基础上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先生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他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走进朱自清

从揣摩语言切入本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从引导学生找出单元的教学重点开始。为引导学生能够一步步找出并理解单元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在单元说明中找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于是提出第二个问题:

2.什么叫“揣摩语言”?

在学生找出答案:揣摩语言就是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后裔、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个问题:

3.整体感知和揣摩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认真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就可以,不做标准答案。这个问题的提出,只在于使学生明白“善于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并告诉同学们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是找出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每个人都能授予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对“揣摩语言”进行补充解释。强调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境。要让学生明白: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于是趁热打铁,强调说《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就是一篇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品味的散文。而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那种“入情入境”的朗读,“把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朗读”,与作者换位的朗读。

三、介绍作者——震撼学生心灵

在学生走进朱自清的基础上,我在锦上添花,开始进入对朱自清的介绍。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朱自清,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的苦闷心境,他的民族气节,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设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用心去感知朱自清。让朱自清的浩然民族正气感染学生,于是我就不失时机的把本节课的教学引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上。揣摩语言、整体把握-------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置此,文章的分析进入了中心议题。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文的阅读赏析中来,我设置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揣摩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文中语言的精妙。鼓励大家课下要继续品读、继续推敲和研究,会有更多感受、更多的发现和更多的问题。

四、总结引发——升华主题

最后,我这样概括我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借景抒情,是阅读本文时应抓住的一个关键。具体说,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之景,抒“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情。

如果说“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对时代苦闷的排遣;那么“托物言志”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正直人格的主动追求。朱自清赖以言志的是“荷塘”“月色”二者更鲜明的相通处,这便是“荷”“月”之高洁!所以在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而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朱自清作为一直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有过苦闷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毅然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他的诗文成了永远流传的文化珍宝,他朴素的名字成了万代敬仰的人格丰碑!

五、课后反思

成功做法:本课成功之一是情境创设良好,利用朗读和品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任务的教学创造动机;成功之二就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提高参与和交流能力;成功之三是整个教学设计与组织贯彻“先做、后懂、再提高”的认知顺序,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理念。

*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子课题项目“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实践研究及典型案例”,批准文号:1608110041B-JXXWYJ16A0359。

猜你喜欢

体味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
匆匆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荷塘月色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