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及素质能力要求

2016-03-04琚晋华王卫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教务院系管理人员

刘 欣 琚晋华 王卫东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及素质能力要求

刘 欣 琚晋华 王卫东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

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窗口, 教务部门的核心任务就是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本文归纳了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素质能力要求。

教务管理 特点 素质能力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窗口, 院系教务管理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素质能力要求。可以说,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在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体而繁琐,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管理性、服务性、综合性、繁杂性等特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特点也日益鲜明。[1]

1.政策性与时效性

院系教务管理需要根据学校教务处统筹制定的政策、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具备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对各项教学政策重心很好地把握,妥善安排,为学院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好时效性政策咨询安排,能对相关重点政策性问题进行初步解释,建立学院师生与学校教务处的进一步沟通渠道,以使全院的教学活动能够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整体部署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和开展。[2]

2.管理性与服务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追求的目标。教务管理既是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又是需要主动做好周全、细致的服务工作,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服务意识必须越来越重视。

3.综合性与繁杂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其日常直接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工作内容范围涉及面很广,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常规性教务管理工作,包括教学管理、学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面向的对象既有上级部门,也有教师,还有学生,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3]

4.日益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务管理正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高校教学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规范化。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了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工作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各种办公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日常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高校院系教务管理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1.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务管理工作平凡琐碎,但它是高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推动力。作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正确处理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2.过硬的业务素质

高校教务管理的核心其实是服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做好教学服务,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管理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理论知识,切实为教学、为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如何练就一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呢?业精于勤,可以归纳为四个“多一点”:工作多做一点、凡事多想一点、做事多细一点、时刻多学一点。

3.良好的执行力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尽快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意识,实现管理部门更好的为高校建设发展服务的职能。落实到院系教务管理,建议增大院系教务管理人员的活动自主权,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议完善教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让每个教务管理工作者充满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主动性。

4.持续学习能力

新时期下,教务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是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务管理各个方面,实现教务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等,也是必然的趋势。这种形势下,教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学习有关现代化管理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来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水平。

5.较强的统筹规划能力

教务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领导在教学管理上的助手,必须具备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高校管理各个方面,应该事事有原则,件件有章法,处处讲研究。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注意分清轻重缓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大事紧办、小事不拖,统筹安排,提高效率。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预见问题的能力,比如如今各高校大类培养后的专业分流,需要提前做出规划,拿出分流方案,做好方方面面工作规划。

6.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院系教务管理人员是联系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必不可少。通常要做的沟通协调也是多方面的:如与上级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本院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与本院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协调、与其他兄弟学院之间的沟通协调。笔者学校公共基础课按课程归位,这就使得高校内部各学院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加强沟通对各项教学工作的顺畅进行非常必要。

总之,作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把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切实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各方面综合能力,全心全意、踏踏实实为教学、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服务,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张绍军,李映红.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问题述评与对策因应[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3-116.

[2]韦剑剑,吴铁钧,母小勇等.论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3,27(5).

[3]李红艳,宋君龙,王静洁.浅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南京林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教务院系管理人员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