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思考
2016-03-04杨婷
杨 婷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四川资中 641200)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思考
杨 婷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四川资中 641200)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广大教师正经历着现代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要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并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熟练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让每堂课能尽可能地最优化。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而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有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的教学内容是新的;其次,操作性很强;再次,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室也不一样,80%的课在机房,20%的课在多媒体教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老师,除了自身要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智能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应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技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归纳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导入方法,常用的有:衔接导入、悬念导入、情境导入、激疑导入、演示导入、实例导入等。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BASIC语言的时候,教师先让计算机演奏一段轻快的电子音乐,然后提问,怎样让计算机来演奏音乐呢。同学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来使计算机听话呢,让学生讨论一会儿之后,这时教师引出学习的内容,用BASIC语言来使计算机演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组织教学技能
多媒体教室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上机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或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组织教学必须任务明确,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资源准备充分,操作动作分解细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控制教学的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同时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的结构;抓好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安排好教学的节奏;控制教学环节的平衡过渡;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四、媒体综合应用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如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教学网络、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同时关注新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的教学技能,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是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教学方式从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机灌”。信息技术教育改变师生学习质量的目的远未达到。这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例如:我提示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集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于一体的课程表,设计要既美观又实用,学生们都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我在其中给他们提供建议,在细节上指导应该怎么处理诸如此类,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的优越性,增强信息意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走出去”到信息市场中听、学、参与,还要“坐下来”研究、归纳,思考如何将知识适当地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落在其它行业专业人才的后面,才会使信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信息技术课是适应信息时代潮流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相通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掌握的新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赋有时代竞争力的信息人才,成为一名21世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