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对高中数学文化与高中教学的认知

2016-03-04邵丽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精神

邵丽娜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第一中学 安徽合肥 231100)

谈谈对高中数学文化与高中教学的认知

邵丽娜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第一中学 安徽合肥 23110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的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大坏境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什么问题,我们需如何改进,让我们的学生能感受到强大的数学文化精神,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该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以及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1]

顾沛指出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和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的定义是指在学校数学研究领域中,数学研究对象中,数学研究分支中那些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知识文化系统,数学学科特点使其具有独立于一般文化发展的传播性,工具性稳定性,延续性,渗透性,艺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2]

数学文化现在因一些高考题慢慢的走进数学课堂,比如说2017年全国卷的太极图等。这些试题以数学文化为背,去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构思精巧,内容丰富。我们以2015年的全国卷选择题第六题为例,

例:《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及其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八尺,米堆的高为五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一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14斛 B.22斛 C.36斛 D.33斛

本题以古代数学问题转化成现代数学问题解决,既考查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了解了古代数学的度量,特点等,非常的创新。从我们学生答题的角度去考虑,其实这道题我们只需要看题目的后半段,即现代文这部分就可以解题。那为什么还要在前半段介绍《九章算术》和文言文呢?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正视数学文化,并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

虽有高考这个指挥棒指挥我们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但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目前我们多数老师不重视理论上的学习,缺少目标意识,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知之甚少,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不能结合数学文化科学的处理问题。通常就是拿着教参,照搬上面的条条框框,敷衍检查,对其文化内涵都缺乏实质性的了解,这样就导致教育目标成了摆设,不能发挥它的指导性作用,那么也就不能对你的教学结果有很好的预估,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低效率的课堂。

其次,我们在教学评价中没有对数学文化有很好的考量标准。我们知道教学评价能够根据教学行为形成量化的考评结果,从而给出相应的教学意见。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视最终的分数,不去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法反映学生在数学文化素养方面的提高。在我们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就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唯分数论,不去追根溯源,只是要求学生记住解题技巧,强加练习,这样会让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兴趣点在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谈他们对数学史有了解,对学好数学对往后学习生活的有什么帮助不知,根本无法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克莱茵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我们需要将数学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在高中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实施数学文化教育,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研究性课题。但关键问题是如何揭示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文化背景和其他文化间的联系,由此形成数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首先,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提供该章节有关的名人故事,知识点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等,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习它,学习它有什么价值。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比如说,在学习《集合》时,我们可以说说康托尔与集合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前人的聪明智慧。再如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升华为真理而奋斗的思想境界。

其次,我们要展现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数学的科学教育价值。每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都依附在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也就能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家只要多去留意书本上跟数学文化有关的小阅读,多去对帮助学生对定理等追根溯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蔡文俊,关于构造高中数学文化课程的研究[M].上海:牡丹教育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拿出精神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