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6-03-0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方式有效性

李 晔

(吉林省梅河口市实验中学 吉林梅河口 1350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李 晔

(吉林省梅河口市实验中学 吉林梅河口 13500)

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作为主要的自然学科之一,数学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初中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枯燥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完全由老师掌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1]。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特点,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

2. 缺乏课程设计,提问方式不合理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完全以应试为主,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也都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过程中,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提问内容完全依照教学大纲,根本不做任何形式的变通,也很少有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够清楚[2]。另外,老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完全照搬大纲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3. 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学生学习和答疑解惑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但是,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填鸭式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情况,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导致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心理。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 改善教学环境,引导自主学习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刺激思维的活跃性,而思维的活跃性与外界环境有着极大关联,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活跃、开放、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在保障基本的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包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避免因为教师的严厉苛责,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削弱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思维保守性是思维创新性的对立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依赖于现有常规做法,养成思维保守和懒惰的习惯。为消除学生的思维保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多问一些“为什么”。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充分重视,对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质疑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2.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因此,教学过程也应该重点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原有的应试教育思想,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重心,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再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时学生由于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速度也会提升,学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效性同步得到提升。

3. 强化实际联系,调动数学思维

由于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讲解的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思考相应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对于教学有效性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5]。举例来说,讲到“两点之前线段最短”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或者环湖一周的距离与湖上桥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重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

[1]潘育生.带着问题出发,伴着情境穿行——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96):61-62.

[2]何成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32):25-25.

[3]成益林.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68.

[4]陈春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190.

[5]杨生根.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9):15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方式有效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