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技巧摭谈

2016-03-04刘玉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庐山古诗古诗词

刘玉华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技巧摭谈

刘玉华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展示,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宝藏部分,它的延传便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的责任就十分重大。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也许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 古诗鉴赏 技巧 摭谈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哺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古诗词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

一、诵读助悟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长相思》时,课堂里17次传出诵读的声音,语言和精神在诵读中积淀,情感在诵读中飞扬。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吟出不同的感悟,带领学生渐入佳境。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思路。诵读时,根据诵读内容配以图片音乐,而不再是单纯出示文字。这样,能使学生的诵读内容具有活力、生命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然后把文字放入,再加以与意境相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诵读,增添一份情调,也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创设古诗词中的意境感悟诗意

每一篇古诗词中都会有它所体现的独自的意境,都有它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教师在对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充分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中所描绘的那幅画面,置身其中去感受创作时的意境以及诗人通过诗文所流露出的情感。比如,今天我们所教的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古诗,首先在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做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我们就要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构造这幅美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其中,去联想诗人当时创作时内心的丰富情感,感受在皎洁的月光下,寒冷的季节中,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这样的方法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韵味。[2]

三、曲径通幽 学会鉴赏

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鉴赏意趣。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体验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锄禾》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领会志趣。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愤满怀,借诗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学习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强国富民之志。如在讲《示儿》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前两句,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愤呼“不见九州同”的沉痛心情,抓住后两句,体会诗人坚信“王师北定中原”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乐观精神,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宛如晨钟声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四、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真正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们自学求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也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草》在这个方面可称经典之范例。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于老师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赏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同时,于老师请学生自由上台,自由发挥对“春风吹又生”的理解。在活跃、充满生机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感受了小草的欣欣向荣。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1]刘建新;品词析句学古诗[J];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2]梁秀晖;谈小学古诗的教学[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猜你喜欢

庐山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做一次庐山客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毛泽东登庐山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