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3-04杨薇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设情境

杨薇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立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薇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立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0)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地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 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活动都始于发现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 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取得实效。

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能力 培养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 解答疑问。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和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发展语言,就是学会积极思维,并用合适的语言有效的表达出来。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只有在思维活跃的情况下,才能更多地学得、习得。没有思考的学习,算不上真正的学习。教会学生思维,对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总是着眼于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某种结论和原则, 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 并不注意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培养他们的怀疑和探索精神, 激发他们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创造。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单纯的问题提出者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发动者, 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1]

一、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首先要扫除心理障碍。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 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质疑, 帮助学生多提问,帮助学生找好学习的突破口, 必然有助于消释师生间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 形成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其次, 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自由地交流, 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 给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 是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 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 变“不敢问”为“敢问”。另外, 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大胆探索, 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多思, 产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欲望。[2]

二、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的催化剂,也是触发学生各种情感的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情感,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1)巧设导入, 创设情境。任何一节课要想上得成功,都必须经过授课者的酝酿、策划和组织。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巧设导入这一步就好比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一枚石子,能够打开学生们的话匣子, 激起千层浪。

(2)利用画面, 创设情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形象丰富的画面吸引学生,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感受生活, 创设情境。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受作者写作时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利用联想, 创设情境。通过提示, 学生充分开展想象,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究授课艺术, 激发学习兴趣精心锤炼语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精心锤炼的课堂语言, 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欢愉、自信向上的心态中学习成立。

(1)使用幽默语言,调动学生情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地、适量地运用幽默语言, 产生激发情绪的效果。

(2)使用鼓励语言, 提起学生精神。愉快、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条件。

(3)使用韵律语言,拨动学生心弦。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声音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等来美化自己的语言,用具有节律美、音乐美的韵律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使用渲染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深入作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运用联想和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生动、形象、精妙、传神的渲染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三、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天地

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就难以更好地理解课文,难以提高语文的素质,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

想象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想象的素材。如教《穷人》时,文中有一段话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段话写得断断续续,当中省略了一些内容,当学生们进入情境,内心感情与桑娜的心紧紧相连的时候,我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把空缺的内容填上去,学生们纷纷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环境等方面入手,把桑娜当时矛盾的心情描述出来,使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3]

2. 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学时,要启发学

生力求选材新颖,用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另外,可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写作练习。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求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多方面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多方位地审视立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体味,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

[1]胡玲丽,袁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2002

[2]孙家龙.浅析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2001

[3]王艳,宋孝宗.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2005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