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2016-03-04孟秀玲
孟秀玲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一小学 辽宁盘锦 124000)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孟秀玲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一小学 辽宁盘锦 124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下面我就结合平时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 小学语文 创设情景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恰到好处的利用多媒体创造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的开端。《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我在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猜谜的形式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课文,再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这样有视频动画的文本内容情景再现,使师生理解感悟文本不再空洞、抽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性。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这方面发挥着他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有利优势,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觉听觉效果。所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或图片,并在上课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盛况录像,利用多媒体再现场景。学生边看边说出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观看后再让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情境下,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文时要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整节课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地突破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到语文教学内容中去。如在教学《梅花魂》时,结合课文播放爱国人士的视频故事片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魂牵梦绕之情。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紧扣课文,挖掘教材内涵,恰当运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既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又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即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