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6-03-04王艳丽
王艳丽
(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220500)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王艳丽
(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22050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小学生都怕写作文,他们不知道如何写,怎么写,一提起作文就发愁。可是,如果小学生对写作的没有兴趣,甚至厌烦,那又如何可以写好作文呢?因此,想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一定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培养小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用兴趣来带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提高作文的质量。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不再怕写作,不再厌恶写作呢?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收集素材的重要渠道。作文源于生活,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是对生活的理解,因此,只有认真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在生活中有所感受,才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将作文赋予生命,提高作文的质量。也会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对生活的观察久了,也会使学生逐渐改变学生写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地交差的现状。学生投身其间,会有更多的感受,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作文素材。
二、传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
学生写好作文还要看有一定的写作方法才可以,仅仅有素材是不够的。如果将写作视为是在盖一栋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素材就是建筑材料,而写作方法就是建筑的图纸,有了图纸,有了材料,楼才会盖得更高,更大,更美,更稳。
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当学生对这些方法可以熟练地运用了以后,再不断地加深,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实际观察与生活体验是获得一切知识的窗口,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培养他们的写作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学生会更加细致的观察到生活,并且会将文章写得更加生动细致。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厚积而博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等这些古人的名言警句无疑都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自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积累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要积累的不仅仅是写作素材,还有写作方法和写作经验等。通过对自己以前写作的作文进行不断地修改,互相读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了解到自己习作的不足,渐渐的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要积累一些名篇佳作,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让学生学习这些名篇佳作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将好的地方,词语积累下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资源多了,才会在任何题材的作文中应用的得心应手。
四、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
理论,如果不应用于实践,它终究还是理论,只有将他们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断地丰富理论。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每周都写一个作文,经常的练笔,给他们增加写作的机会。在平日的课堂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好词、好句、好段,并且说出为什么要分享他们的原因。在阅读名著后,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自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和写作的小技巧,这本书中哪些地方妙,妙在哪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作文的要求。不断地促使他们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
五、引导学生正视写作中的困难。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必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视挫折与失败。使学生可以不断地健康成长,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兴趣,它既可以长久保持并逐步浓烈,也可以转瞬即逝。顺应儿童好表现的心理,重视学生的作文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喜悦,这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励自信,提高作文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小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愉悦,不再害怕、讨厌写作文。不少孩子还喜欢上了习作课。整个作文也因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介入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变得更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更扎实、朴素、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