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浅谈

2016-03-04赵春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春风古诗美育

赵春新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东街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浅谈

赵春新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东街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古诗的分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非常重的,通过古诗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美育应始终贯穿于古诗词教学中。然而,我们不应该用纯说理的形式去强迫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活生生的肢解、释译,而应该把握美的形象,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这依靠教师对古诗词及其以外的形象捕捉,拓展学生阅读学习的空间,通过相关内容的扩大让他们体会诗歌以语言文字塑造意象,以意象传达情意的特别的表达方式。

小学 古诗教学 渗透 美育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因此,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世界的美,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无疑极具现实意义。[1]

一、对比选择字词,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国古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想要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就要对诗人的炼字有所了解。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极妙,春风拂过,给江南带来可喜的改变:植物焕发生机,千里江岸,被绿色所簇拥。原本无法触摸的春风在诗人笔下活灵活现起来,用视觉就能捕捉,无疑让诗意更显开拓。据说,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原本用的是“到”字,因不满意,又改了十几字,最终才定为“绿”,实属“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在教《泊船瓜洲》的时候,教师自然要强调“绿”字的不同凡响。可以让学生将“绿”与“过”、“入”、“满”等字进行比较,体会诗人用词的精确。[2]

二、调动视觉感官,再现古诗的色彩美

古诗中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可忽视其色彩之美。如《望洞庭》这首诗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写洞庭山水在皓月银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清奇,山与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一颗玲珑的青螺被放在了做工精细的银盘之中。“翠”、“银”、“青”几种色彩勾勒出一幅安宁朦胧的洞庭山水图。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的色彩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甚至可以让学生手绘彩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再现诗中的色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形象性切入,感受美

美育的内容,不同于政论的演绎、归纳,也不同于逻辑的推理、判断,它是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古诗写的事物、景物或人物,就是形象美。例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千丝万缕、参差披拂的柳树形象,那为柳树裁剪绿色春装的春风形象,显得很柔美。作者似乎懂得形象美的重要,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通过“似剪刀”的比喻,使之形象化了。又如《宿建德江》,这是孟浩然飘零他乡,宿建德江时所作。那时正值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羊牛下山。目睹此景,触目伤怀,游子突然间乡愁倍增,惆怅满怀。明月升起来了,江面好静,野外的一切都找到了它的归宿,而诗人却远离故乡,仍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另外,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从形象性切入,就要充分注意到由色彩、线条所构成的形象画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从“望”字展开,“日照”“紫烟”“瀑布”“银河”,具有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千秋雪”和“万里船”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富于诗情画意。《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让学生从这些古诗形象的画面去获得美的享受。[3]

四、在古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奇观对古诗中的形象美进行感受

在古代,诗画是一家,在这两者之中存在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具有一种形象美,前者是视觉上的形象美,后者是表现上的形象美。比方说,小学语文中的第一首古诗《鹅》,在这首十八字的古诗中,大白鹅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只是四句诗就将鹅的声音、颜色、形态都生动的描绘出来了,通过颜色之间的对比以及形态之间的对比,为读者呈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形象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形象美,就要使学生的视觉器官充分的调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对画中的形象美进行体会。可以安排学生对自己的想象进行绘制,通过彩色诗意图的绘制,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很多古诗中还具有一定的音响美,比方说,小学语文中孟浩然的诗歌《春晓》,整篇古诗从听觉的角度对春声的美进行了细致的描摹,通过对《春晓》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范围内的春色之美,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器官的活动,从股市教学中感受到了声音美。[4]

诗中语言的音乐美、精确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的人格美,都是需要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各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是对素质教学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实施,才有助于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教学发展环境下,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加强美育教学,对实际的教学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李东平.卓越课堂背景下语文古代诗歌教学融入审美教育的路径初探[J].语文建设,2016(02).

[2]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

[3]张继伟.浅析幼儿园古诗欣赏趣味性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

[4]周登峰.小学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猜你喜欢

春风古诗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拟古诗”之我见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春风吹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