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2016-03-04孙敏芳
孙敏芳
(吉林省农安县红旗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应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孙敏芳
(吉林省农安县红旗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应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提出几点思路,以期为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多媒体 小学美术 教学模式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强。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兼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应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路。
一、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课前预习,增进学生对课程的感知
课前预习一直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好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知课程主题,知己知彼,更快地跟上课堂节奏。但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预习材料只有一本薄薄的美术教材,学生能获得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使得预习无法起到理想作用。此外,由于小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关注较少,在进行创作时往往缺乏思路和高度,且美术中的手工创作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必要的创作材料,因此,缺乏必要的课前预习将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开展而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美术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应用互联网开展美术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在课前己经对课程内容、创作思路和所需材料有了充分准备,便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发现与创造”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将下节课的课程内容告知学生,鼓励学生上网搜索一些优质的创意吊灯、创意果盘等时尚小制作的图片以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找准创作方向,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灵感准备一些进行手工创造的材料。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检索能够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对新课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创作的高度和内涵也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需教师简单点拨,便能自发地开展美术创作。
二、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美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节奏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创作兴趣,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更加热爱创新、热爱生活。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只能依靠教材上的图片和几张幻灯片开展教学活动,这些教学素材过于单薄,常常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应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上搜集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不仅能够插入文字、图片和音乐,还能够插入视频和Flash,通过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在进行“发现与创作”一课教学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时尚经典手工作品》的视频导入课程内容,学生被视频中设计精美的手工作品和动听的配乐充分吸引;随后教师简单为学生介绍视频手工作品的设计内涵和制作工艺,并邀请几名学生点评一下自己认为最有吸引力的作品设计;再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动手进行创作这种应用多媒体视频导入课程的教学形式,克服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进行口头讲解枯燥乏味的弊端,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便产生与人合作交流、一起创作美术作品的动力。
三、应用在线视频直播软件延伸课堂空间,优化配置课堂资源
小学阶段文化课程较多,分配给美术课程的课时数较为有限,大部分学校通常每周只有40分钟的美术课堂时间,而一个手工作品的创作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很多作品创作的后半段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这导致很多情况下作品的创作都只能不了了之。此外,美术课程本身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教学目标的艺术课程,如果将作品创作当成作业布置给学生,不但容易使原本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变成学生的负担,而且课后进行创作也不利于学生集中开展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时间的分配,找准美术创作机会与学生可接受限度的平衡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高效、合作的氛围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应用在线视频直播软件的交互功能延伸教学空间,便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依然以“发现与创造”一课为例,在每周一次的美术课中由于有了前述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学生对本课的创作主题己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手工创作的材料也己准备齐全,因此,教师只需要用10分钟的时间适当导入课程内容并对创作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创作,将更多宝贵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集中高效地进行面对面的合作创作,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作品。下课前教师可以统计学生作品完成情况,并与学生约定好课后时间利用在线视频直播软件集中开展作品指导,在视频直播中解答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将视频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至云端,方便没有时间看直播的学生随时进行观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有效延伸课堂空间,使课堂效果最大化,同时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应用互联网空间拓宽作品展示与评价空间,增强学生创作信心
小学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动手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放松心情、发散思维与获得成就感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彼此欣赏各自精心创作的美术作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为每个班级开设博客或论坛等网络空间,并将每位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至空间上,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公平与尊重,有利于学生开展在线留言互评,实现作品展示与评价的效果最优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创作的信心。
“凭风借巧力,送我上青云。”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将大大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提高多媒体素养,改进教学方法,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萃萃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