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04张照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自然段课文阅读教学

张照芳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中心校 吉林通化 135100)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照芳

(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中心校 吉林通化 1351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和欣赏的能力。逐步提高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践与思考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来了“会学”这一宗旨,学生获取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还要对知识加以积累,拓展其思维。教师要利用课堂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对不同阶段的阅读有一定的计划性。在教学中逐步渗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三年级要会总结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一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要读懂各自然段的中心句,也就是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更容易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又如,对于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首先要学会根据内容分段;再就是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结合内容划分,要让学生分清一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内容有联系的为一个大段,当一个自然段有独立内容时,还要自成一段。[1]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阅读教学时,有的教师为赶时间会图省心省事,对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有欠缺。教师只是教学参考资料的宣读者,宣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再分段分层,并概括出段落大意与主题思想、写作运用的手法等,这样课文被肢解无疑。阅读教学课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教师这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没有实现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纠正字音,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通读顺文章。为加深理解,教师还要对学生点拨、启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重点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其充分阅读,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分组学习时,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一个具体的角色,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能力。合作学习也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我们的教学方法是读,在读与背诵中提高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设计,这样自己想的东西就会比较多。这样的学习更主动,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2]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体验

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变文为画,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感悟语言,陶冶情感。如杭州名师张祖庆老师在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一文时,在音乐的渲染下,张老师创设教学情境介绍作家张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张洁被地主家的儿子追赶着奋不顾身地跳下没身河水的画面,把全体学生都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都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本课第八自然段的扩展环节,教师让学生想象写写当时母亲会在村口呼喊什么,孩子听了母亲的呼唤又会怎么跟母亲说。在张老师情感的引导铺垫下,学生体会了当时作者张洁的痛苦和孤独,学生写出来的话似乎真如文中母亲充满爱怜和无奈的倾诉以及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无助和痛苦的心声。再加上老师深情而又贴切的连接语,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不仅在自主性的体验中感悟了语言,而且创造出迷人的意境,把阅读活动不断推选向高潮。

四、引导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实现语文感悟学习

常言道,思起于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探究是语文感悟的关键。在阅读中,学生往往无法把握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和中心句,教师应加以引导。抓住这些中心句作为探索的切入点,相信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切入探究:课文中用哪写事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收集资料深入讨论和思考,认识舍己为人的鲁迅先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与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实现语文的感悟学习。[3]

1.扣紧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学生对所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学所能形成的,也不是教师讲、学生答所能获得的,必须立足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文章读明白。因此,我们要紧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好字词句段篇的训练

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其中作者内心的情感往往可通过其中的某个字词体现出来。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坐在小艇里的感觉“怪有意思的”,这个“怪”字就表达了作者新奇的感受。该课第二自然段中三个句子都有比喻词,到底是否都是比喻句呢?我们可通过对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喻句,并形象地让学生知道小艇的特点,从而对下文理解小艇的行驶和作用做好了铺垫。

小学语文课本里段的结构形式很多。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些典型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将段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转化为写作能力。比如通过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的第四自然段,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而且能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有了深刻的印象。

临近下课时,学生已了解了小艇的样子、行驶和作用,这时再齐读第一段,板书“交通工具”,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懂得了文章首尾需要呼应的道理。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想境界。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2]卓爱琴.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2(32):118.

[3]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24.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美丽的秋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画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