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探究

2016-03-04杨同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应用题新课程分数

杨同标

(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中心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探究

杨同标

(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中心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不同疑难点,恰如其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题,才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不断的改革和修正自己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科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去向学生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加深所学的知识 。

新课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探究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不同疑难点,恰如其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题,才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不断的改革和修正自己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一、教学要有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和具体,才能为学生指引方向,例如:有一位新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他出示一个时钟向学生进行提问 ,你认识它吗?钟面上是多少?有的学生回答7,还有的说不知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钟面上是几时或几点,这样的提问才明确,又问在关键的地方。针对小学生课堂提问来说,数学可以说是让他们又爱又恨的一个科目。喜爱是因为小学数学可以将学生带领到数字这个新奇的世界,其中:加减乘除运算、结合图形和应用题等知识,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气和魅力。讨厌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学生陷入到某个误区中,其解题思路就会随之迷失,尤其是在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题目时,这一问题更是十分明显的体现了出来。由于分数应用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解题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解决该类型数学题目的相关知识时,都会因为无法解答部分难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面对一些带有几何性质的分数应用题时,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其在解决这类型应用题时,往往无法在一时间找出解题思路,导致小学生在数学这条道路上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此外,许多分数应用题中包含的已知量相对来讲都比较隐晦,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快速找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产生抗拒心理。[2]

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解决小学生在分数应用题上存在的解题障碍,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在教学期间,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分数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能够熟练和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的分数知识。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对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通过长期的教学练习和课堂教学活动等,使得小学生自身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通过强化课堂迷你训练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养成主观练习的学习意识,形成细心审题、认真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3]

二、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思考性

在实际教学中,学科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去向学生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加深所学的知识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课时,教师要从生活实例中去引导学生,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后,向学生提出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是一种特殊的分数,那么计算方式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相同?这时,学生便会议论纷纷,看法各异,同时向老师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大大增强了学生质疑的能力。[4]

三、课堂提问时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激发性

当小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就要善于激疑促成学生去思考或于“无疑”处去设疑问或在内容教材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有波澜。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先随意写出一些数,然后由师生去共同用比赛方式作答,这时,教师迅速答出结果,使学生在惊讶的同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直至他们知道其中的奥妙,才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打通他们的理解之迷。[5]

四、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

一节课中的提问,教师不仅应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应针对教学实际,对容易模糊运用概念的提问,以分清彼此间的相关联系和区别,去加强理解和正确掌握。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有一个因数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另一个因数就是作为单位“1”的量,例如:刘官村有农田1450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1%, 全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把全村耕地面积看作单位“1”、4/5是一个分数。全村耕地面积×4÷5:农田面积=49公顷。

总的说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探究式的提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以及动手操作,可以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直观到抽象”、“表象到内化”的过程,实现了其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6]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的差异,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对今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在解决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有好处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1]李培芳,从训练思维到领悟思想——例谈“开放题”的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4(ZI).

[2]任菊红,例谈“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4(21).

[3]张平.数学课堂“预习交流——探索延伸”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4(16).

[4]周志春.读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

[5]林朝琼.生活化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

[6]黄三中.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02).

猜你喜欢

应用题新课程分数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