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6-03-04孟月
孟 月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半拉门镇中心小学 辽宁锦州 12100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孟 月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半拉门镇中心小学 辽宁锦州 121000)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 培养 能力
引言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学生抄错数字、忘点小数点、看错运算符号等等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分组进行口算竞赛时,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那组能得第一,积极的参与到计算中,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2]
二、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数学课标》中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导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导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我们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3]
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生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
生3: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为大约坐4000人。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4]
四、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进行简算。因此,在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这样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增强了。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具体从下面3方面来做: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1]《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富秀美,陈启新《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讲座》[J]北京教育出版社
[3]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年
[4]胡光锑,晋泉新,《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N]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