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巧妙创设情境的方式探寻

2016-03-04卢永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知识点情境

卢永青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中心小学 广西隆林 533401)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巧妙创设情境的方式探寻

卢永青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中心小学 广西隆林 533401)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性,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接受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将数学概念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充分理解数学概念,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简单易懂、充满趣味。

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情境 方式

一、巧妙创设情境对于农村小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的运用。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农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数学方面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能熟练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相关问题。

由于数学科目涉及到众多的计算公式,以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会让减少学生的排斥感,会增加学习的乐趣,调节课堂的气氛,符合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1]。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师生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巧妙创设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也注意到将教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2]。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节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情境,比如班级里的某位同学,家里养了15只鸡,每只鸡每个月能下30个鸡蛋,那么一个月内,该同学家里的鸡一共下了多少个鸡蛋?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代入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教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了。

2.通过趣味故事里的数学运用,增加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对趣味性的故事比较有耐心、有兴趣、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到趣味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知识点和在生活中的运用[3]。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节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中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喜羊羊和沸羊羊一起去森林里采蘑菇,沸羊羊提议比赛,看他们在一小时内谁采的蘑菇最多,结果喜洋洋采了52个,沸羊羊采了61个,问他们两个一共采了多少蘑菇,谁采的蘑菇比较多?”老师把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知识点与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相结合,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故事里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学会了如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游戏情境中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用

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因此恰当的游戏情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一节中,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对钟表的认识,分清时针、分钟和秒针,并能正确的根据指针所指之处读出时间。因此,农村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根据钟表读时间”并贴近农村特有环境的小游戏[4]。教师可以自制一个简易的钟表教具,随意拨出一个时间,从班级的第一桌学生开始,假装咨询一个小动物“老牛,老牛,几点了?”,学生需要模仿该动物的声音并回答“哞~~现在是8点20分15秒”,如果这名同学答对了,其他的同学要一起鼓掌表示赞赏,如果答错了,其他的学生一起模仿该动物的声音“哞~~”表示鼓励,然后由后边的同学接着这个问题继续回答。这种有趣的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同时结合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增强了他们对身边小动物的细心观察和模仿能力,并在游戏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寓教于乐,一举数得。

4.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小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农村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适当引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联系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节中,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图形在运动中角度发生改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以动画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汽车轮胎转动的画面、孩子在荡秋千的画面、钟表指针的运动画面等,学生通过动画的直观展示,可以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况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方式使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也有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

5.运用讨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之间成立讨论小组,针对实际生活环境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往往缺乏兴趣,但对于生活中能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反而很感兴趣[5]。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一节中,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比图形的面积大小。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讨论小组,利用身边的物体随机形成教具,通过对比分辨物品表面积的大小,课本与课桌相比,很直观的可以看到课本面积要小于课桌的面积,课桌面与黑板面相比,也可以直观的看出黑板面要大于课桌面,以此为例,让学生们尽情发挥、互相讨论,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教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熟练运用[6]。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家长要十元钱,去小商店购买一件两元钱的商品,并让店主在找零时,尽量有一张五元整纸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别认识十元、五元和一元的纸币,并且进行了十以内的减法计算,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数学运算的知识点。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熟悉的生活场景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杨亚艳.生活情境设计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中旬),2014(5):264-264.

[2]石红丽.于生活中取材 在实践中发展——浅谈偏远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J].未来英才,2015(18):146.

[3]古万秀.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谈[J].中文信息,2014(12):122.

[4]黎钊.生活情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小学,2016(7):154.

[5]辛玉兰.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34-135.

[6]郭述桂.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33-33.

卢永青(1979.6—),男,广西百色人,本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知识点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