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2016-03-04达瓦次仁
达瓦次仁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小学 西藏昌都 854000)
提高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达瓦次仁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小学 西藏昌都 854000)
学生学好汉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切实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点是汉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汉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牲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传授汉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智慧和个性的教学目标,最终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汉语 课堂 主导 效率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述以下心得: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繁重的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压力较大,很多的学生都会对老师保持胆怯的心理,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在学习中不懂装懂,因此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时刻保持着亲切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克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发言,使课堂变得活跃。如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只会让学生在以后就不敢发言了。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眼神给学生以提示,而不能够当着所有学生的面给予批评,最好是在课后找这个学生单独谈,问清楚原因,根据原因作出适当的批评。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准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给予这些同学以肯定,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和课堂纪律等方面有了进步,教师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与表扬。另外,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厌学。
二、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基础莫过于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和句子类的学习了。假如把整个语文知识比作一棵树,则在这棵树的成长过程中,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就是树的根,句子就是树枝、树干,至于段落,文章则是树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的整合,是一棵树。谁人皆知,树靠的是根,没有了根,也就没青翠、伟岸、挺拨的树。可见,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初学语文的人来说,是无比的重要了。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少讲精讲。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没有路灯,就不明方向;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路灯”、当“路标”。的确,我们教师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
要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开放性小语教学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口试是个难点,可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先测出教学班的水平分,在教学班水平分控制下,测出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举”的教学原则,把其他教学法有机地融入问题教学法中,这是由语文教学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参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
五、 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
目前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场合张扬自己的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的的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个性。
总之,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的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将新时期的诸多新特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困境中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