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6-03-04季彦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课文

季彦凤

(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公主岭 136100)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季彦凤

(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公主岭 136100)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黄继光》、高年级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黄继光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董存瑞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2]

2.审美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3]

3.共鸣性

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4]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适时适度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在平时的备课环节,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德育计划,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每篇课文都有中心思想,虽然小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还比较差,不过他们在读完之后都会对课文有一些观点与看法,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所以学生的观点会五花八门。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只要不是离题万里,确实属于文章所表露出来的意思,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当然,教师也要在总结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都能有恍然大悟之感。

2.在课文的详细解析中引入道德教育

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文章的语言文字及具体表达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达,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课文的详细讲解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感情,能切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学生在理解一些词汇时往往会有很多模糊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详细的解读,尤其是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一定不要吝惜课堂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深入的呈现。此时,可以用一些相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那段历史,或者把这个任务安排到家庭作业当中,让学生看一些相关的电影作品,去感受那个时代。如此一来,在文章的解读和理解方面就更加容易了。我通过向学生认真阐述文字“碰壁”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四周黑洞洞的”反映的是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碰壁”则是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势力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他的种种迫害。鲁迅先生在回答时运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恨以及勇于同社会黑暗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不屈服于困难与挑战的乐观革命主义精神。[5]

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飞快地发展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塑造和保持,也形成了基本的态度和情感。没有经历就没有感悟,没有成长。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注意借助这些课文,给学生以陪伴和引导,让他们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找到心灵的家园。在课上、课下,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利他行为,教师一定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是一种强化,有利于让学生自觉地去做正确的事。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向学生提示风险,因为世界上的人很多,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善和安全的,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做一个有智慧的助人者。

结语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手段,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多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渗透,也要将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业余都要有效地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注意自身榜样的作用,为培养具备良好品德的学生而加强自身的修养。

[1]耿俐如.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2):67-69.

[2]李秀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3]孔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2辑)[C].:,2015:1.

[4]刘晔.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96.

[5]唐德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1.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课文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