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拓展教学的策略之我见

2016-03-04龚昌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环节生活数学

龚昌盛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实验小学 浙江平阳 325405)

小学数学拓展教学的策略之我见

龚昌盛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实验小学 浙江平阳 325405)

任何事物如果失缺了“度”的把握,则往往会走到预期的反面。数学拓展环节教学亦然。数学课堂拓展环节需要辩证把握好“深与浅”、“宽与窄”、“取与舍”和“学与用”四对关系,切实提升数学拓展环节教学的效益。

适度 延伸 拓展环节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拓展环节的教学,亦然。观察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师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一般都安排了拓展环节。

一、合理把握“深与浅”——深度适“群”

既是拓展延伸,就一定有提高的要求,和基础题目比较,挑战性会更突出。那么,这个“深浅度”的把握就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太“浅”,缺乏真正的数学味,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思考价值,如同“排排坐,分果果”,不是“跳一跳,摘果子”,失去了拓展的实际意义。太“深” ,只适合于极少数的优秀学生,使得做拓展延伸成为优秀学生的“专利”,后进生乃至成绩一般的学生,对拓展延伸望而却步。因此,“深度适群”是拓展教学有效的必要保证。“深度适群”的意义是指:“拓展延伸”需要的知识基础一定要适合绝大多数的学生,至少可让绝大部分学生尝试解决。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时,需要考虑。

1.立足群体认知水平——适当提高。如同一位优秀的歌手找准每一节的音调一样,优秀教师在拓展环节也必定会找准全体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考虑全体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与学生当前学习水平 ,让拓展的问题努力靠近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挑战题力争达到“趣”“近”“小”三个要求。“趣”就是符合学生的兴趣;“近”是要和本节课的知识紧密联系;“小”是指目标不是太高,跳一跳,能摘果。

2.关注群体发展需要——整体提升 。尊重每一个课堂中的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拥有的课堂权利,所以课堂拓展环节也应该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设计的拓展就不能是点缀,不能是形式,更不能是属于某一部分人的“舞台”,所以它一定不能是太深太难的,需要适合群体的发展。

二、适度把握“宽与窄”——点面适“宜”

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联系的过程,有教育专家说“课堂学习不求多但求联”就是强调知识学习联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看到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会把知识延展开,以期学生学习的面更广、知识的联通更透、解题的技巧更活。那么,这个延展的“宽阔度”该如何把握?联系太多太广,漫无边际,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联系太少太窄,原地打转,理解欠联,教学效果不尽如意。因此,适度把握知识联通的“宽”与“窄”是拓展教学有效的必要保证。

1.注重知识体系 在把握知识“宽窄”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晰知识体系,根据体系在拓展环节做好“量身定裁”的设计。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其实是课本接下去一课时(或后几课时,甚至是后年级)的教学任务,就是把知识前移作为拓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学时都是有其特定的教学任务,知识前移既增加教学难度也打乱教学秩序。

2.讲究点面适宜 不同的课型学习的目标不同,当然拓展的思路也会不同。新课学习是“点”位知识,对它的延伸应该是在顺应知识脉络的那条线上生长。如果是“面”上的知识,虽说相互知识有联系,但知识点总是不同的,学生学来费时费力,而且对本课新知的学习也有干扰。

三、艺术把握“取与舍”——取舍适“需”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生本”理念是他走进课堂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思想。他们时刻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根,做到一切教学行为都只为教学实际需求服务。这种依实际需求而教的理念也体现在课堂拓展环节的取舍上。

1.取舍适需 数学拓展延伸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发展,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但它却不是课堂的必备环节。它的存在首先由教学内容确定,一些对后继学习关联大,数学思维含量高,生活联系紧密,有利数学素养养成的内容需要拓展。

2.学会放弃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学习的历程也不会都是一帆风顺的,磕磕碰碰中时间就悄然而过了。也许,等到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的时候,时间却不充裕了,亦或许,根本就没有时间了。这个时候,不要走过程,不要走形式,更不能为保证课堂的完整而让你设计的拓展延伸“ 紧急上场,仓促下阵”,只留下一个“羞答答”的“身影”。

四、有效把握“学与用”——选材适“切”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提升数学学习的实效,就要追求“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得益彰,即数学教学中要有效把握“ 学与用”的关系。因此,在拓展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生活和数学的联系。那么,联系“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的学习材料就应该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是贴切学生而又内涵丰厚的。

1.内容贴切 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尽相同,个人的成长道路亦有差别,这就造成了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授课班级学生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地域特色、特长喜好等,设计的拓展练习尽量选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尝试过的数学材料,这样学生才有学习兴趣和动机,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才有探索的价值。

2.内涵丰厚 课堂的拓展延伸可以使课堂呈现全方位的开放,可以从教材走向生活,从学习走向文化,从感悟走向哲理,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既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含量,又凸显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因此,课堂拓展延伸的材料选择除了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切,还需要追求内涵的丰厚。

“我思故我在”。笔者多年行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深悟数学拓展延伸教学要做到适度而不失度,应符合学生智能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适当,数量适度,难易适中,形式多样。

猜你喜欢

环节生活数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