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6-03-04陈国英
陈国英
(安顺市平坝区第二小学 贵州安顺 561100)
激活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陈国英
(安顺市平坝区第二小学 贵州安顺 561100)
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包括文化课的教育,还包括身体健康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人们渐渐意识到提高和编排小学《思想品德》教材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以少年儿童的生活作为基础,目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
激活 小学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振兴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的重大责任,因此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家长们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包括文化课的教育,还包括身体健康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人们渐渐意识到提高和编排小学《思想品德》教材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以少年儿童的生活作为基础,目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1]
一、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创新型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学科教师慢慢的注意到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重教轻学、重灌轻启发、重复错乱去创新等,这些问题使小学生们失去了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造成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了,根据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新和改变。[2]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够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教育能够影响学生充分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在教学中,学科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新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长期受传统模式,影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鄙弃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教师发挥着传递知识给学生的作用,而学生只用认真的听教师讲课就可以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灵活体,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也要对知识云有所了解,有着自己对知识的看法。转变教育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学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灵活变化。[3]
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营造全新的课堂氛围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成功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因素,在小学生所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1.当在上一节思想品德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微笑着走进课堂。虽然小学生们灵感通过别人的表情,他们也了解别人心情的。因此,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能够使学生觉得教师特别的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这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随着得到提高。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对自己情绪的调控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
2.学科教师要对新教材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可进行灵活的教育。例如:根据教材的需要调换,颠倒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教材中一些“彩画”、“名言”等非重点的内容,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教学:对于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地方,教师可以在教学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入理解。
3.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学科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公教学。教师在用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述加强学生的亲切感,为了帮助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对《平安回家》这节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与当地交警部门进行沟通并和交通警察同志一起和学生走出校园,去体验大自然,从社会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交警同志可以边走边向学生传递知识。如:马路上各种指示牌的含义、如何安全的过马路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十字路口观察行人,让他们判断正常的过马路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三、在创设中营造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知识,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活泼 ,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由于教师用古板的教育方式教学,使小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也变得非常的安静。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作比方,并用故事、童谣、录音录像等鲜活和画面,以此来充分激发小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有新的认识热情,使他们能在生活的情境中去寻找问题,让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中真正“活”起来。例如:在《神奇的手》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来播放一些手影戏的画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视频播放完之后,学科教师还可以多向同学们传授一些简单的手影戏,指导同学与同学们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互补,探讨一些复杂的手影戏,使课堂真正的变得更加的有乐趣,真正激活课堂教学。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喜欢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已经在新课程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得到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随着“活”起来了,充分加强了小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法律常识的理解学习,有助于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1]李鹏.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荣婧陶.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D].渤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