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2016-03-04杨扬
杨 扬
(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商丘 476000)
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杨 扬
(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商丘 476000)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整个社会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也获得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当中,让幼儿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来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的策略。
健康教育 幼儿 健康生活习惯 培养
引言
通常而言,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极其重要的成长的时期之一,在幼儿阶段当中,对幼儿开展的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特别是健康教育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并与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幼儿教师应注重在幼儿阶段的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唯有如此,方能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成长。鉴于幼儿时期健康教育及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将更多精力投放于此。但是事实上,我国在此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还有所欠缺,因此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云:“但凡行之于事,皆需循规蹈矩”。以现代的话语来进行诠释,即为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就,就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来为人处世,如果一个人想要能够为社会所认同,就应就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这也即为具有一种良好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对孩子开展启蒙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幼儿阶段,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对幼儿开展正确的健康教育,就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他的一日三餐包括生活习惯就会与在家时完全不同,由于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在外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并非是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有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比较严重,孩子会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老人普遍也都会顺应孩子的意愿。相反在幼儿园,就会存在对时间和场所的限定,甚至是活动规则安排的限制,培养孩子去形成简单的健康的习惯,对以后行为习惯的规定和养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而从孩子的角度去讲,安定且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孩子的生活更有条理,对孩子的神经系统的调节和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进而培养孩子的自我生活服务能力,以此来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就为以后的独立学习和独立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幼儿园时期展开幼儿的健康教育,既可以确保孩子从小就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能保证孩子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自小形成的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永恒的帮助。在健康的生活习惯指导下和监督下,各类传染疾病对孩子的威胁也会降低。[1]
二、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对策与建议
1.出台幼儿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针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必须联合卫生部门,立足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关的指导纲要。在制定的过程当中,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特性,紧密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以此来制定出客观全面、具有实效性的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要依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与理解能力来构建起适合于幼儿学习的教材。另外,也要强化培训幼儿教师,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真正的贯彻落实健康教育的工作。
2.创造良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实践证明,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的生活习惯与环境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与引导作用。正是因为幼儿的行为与观念认知不足,因此其对家庭与社会环境的感知能力则较为敏感,容易受到诸多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就必须营造有利的家庭与社会环境。[2]
3.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我国幼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制于我国偏远城镇与农村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影响,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样不均衡的师资力量势必影响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3]
4.以认知规律开展健康教育
当前在幼儿教育当中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幼儿教师不应将相关的健康知识盲目的灌输给幼儿,同时,也不能仅仅是简要的指导幼儿学习健康知识,而必须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在幼儿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来潜移默化的融入健康教育的理念,让幼儿认知与理解健康教育当中所具有的内涵。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具有下述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其具有较为特殊的教育过程。第二、幼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接受教育的群体,由于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其接受教育的水平与能力的不同,教育效果也教育差异性。为了能够获得最佳的健康教育成效,幼儿教师必须立足于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并进一步做好幼儿的健康习惯的培养,由于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而不能迅速的达成。因此,为能够获得最佳的成效,就必须进一步细化此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有效的划分为不同的环节,来顺序的推进并完成。首先,依照当前的社会生活水平制定出幼儿健康生活评级标准,从而确保幼儿健康教育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当前最为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不断探索、建立科学的幼儿健康生活习惯与模式。最后,根据理论性、原则性与经验性的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模式与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培养与教育,并根据上述模式与目标进行衡量。
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当中开展健康教育,并非仅仅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是全社会应具有的职责。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应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让健康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都能够为全社会所认同,学校、家长、社会三者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协作机制,从而有效的对孩子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
[1]张聪.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J].中国健康教育,2015,08:814-815.
[2]李锐.探析健康教育及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科学培养[J].才智,2016,05:126.
[3]才·乌杜巴丽.健康教育及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科学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