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模式下低幼儿童小时托管研究*
2016-03-04林飞
林 飞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服务经济模式下低幼儿童小时托管研究*
林 飞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学校培养大约只占到30%,70%的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很多父母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在生活和学习上疏于照顾。在这种环境下,各种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大到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小到各类小饭桌,教育机构琳琅满目,教育人员比比皆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低幼儿童小时托管的现状,发现当前低幼儿童托管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应对当前问题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当前托管机构鱼龙混杂,父母花钱却让孩子享受不到好的教育等诸多问题,使我国的托管教育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低幼儿童小时托管存在的必要性
1.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父母承受越来越多的经济压力,用于照料和教育孩子的时间明显不足,加上社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车辆的增多和治安的恶化使得家长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在家,因此催生了学校家庭之外的孩子的第三归宿------托管班。
2.孩子教育的需要
现在很多家庭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带孩子,但因为这些看护人员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孩子因为缺少良好的氛围而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因此家长送到托管班,与小朋友们一起写作业、做游戏,通过老师的监管和学生的互动以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1]
3.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需要
由于孩子的接送和教育问题,会引发很多的社会矛盾。父母由于辅导压力大而产生对学校和老师的积怨,老师因为部分家长无暇照顾孩子使孩子成绩下滑而责怪家长。父母单位领导因父母需要接送孩子而提前下班或耽误工作而埋怨员工,员工因领导不体谅自己的家庭而憎恨领导甚至离职。家庭中老人和父母在生活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分歧而产生家庭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和谐,导致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2]
二、我国低幼儿童小时托管存在的问题
1.托管中心的托管和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托管班一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些托管机构纯粹是赚钱性质,高高噱头而已,但有些是认真办学,想做出一点成绩,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托管班也有好坏之分,负责任、高水平、对孩子有爱心的老师尤其难得,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判断。很多家长看别人的孩子上了几门辅导,唯恐自己孩子没上就会落后、吃亏,也不管孩子适合不适合,盲目跟风,大量报班。孩子在学校里忙于各种功课,如果上太多的辅导,不但身体吃不消,也会产生厌倦和逃避心理。其结果只会浪费家长的金钱和孩子的精力,而无任何收获。
2.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出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各种各样的辅导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的教育不能失败。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得到政府的重视,都会鼓励学生参加辅导班,导致辅导是一种普遍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参加辅导班或兴趣班,各种各样的辅导琳琅满目,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辅导,那就是赶不上潮流。学校的作业加上辅导班的作业让孩子每天为了应付各种作业而丢掉了本该休息的时间。
三、解决我国低幼儿童小时托管存在问题的建议
1.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辅导问题
很多托管机构的问题不全是托管机构自身造成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家长焦虑的产物。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家长盲目放大对托管机构的信任,很多教育问题从国家的教育政策找不到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是焦虑的根源。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看重孩子的成绩,选择托管机构固然在所难免。但也要尽量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成绩、关注升学,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以此为理由,忽视孩子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和这些素质的提升并非完全对立的,关键是看家长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家长处理得好,孩子的全面成长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要解决托管机构的问题,首先家长要减压,减少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焦虑。
2.政府出台托管机构管理规范,并严格落实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规范托管机构管理,在师资配置、设置条件、安全措施、教学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并严格落实。前几年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曾发布过相关政策,最后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和地方在出台有关管理规定后,必须抓好具体落实工作。特别是,必须对一些有损教育行业形象和师道尊严的托管机构,坚决依照规定进行严处。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必须认识到,托管机构的市场需求确实很大,如何把托管机构规范起来,使孩子学到东西,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得到维护,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
1.学习兴趣和习惯才是培养重点,不要一味追求分数
学习是一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一味地拘泥于看不见的分数。除非孩子在某方面特别有天赋,不然不要盲目跟风报班。
2.遵循成长规律,教育孩子不应“反季节”。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有机的过程。”不要因为教育理念的误区而 “催熟”孩子。教育孩子,同样不应该“反季节”,不要太急,要强调“慢慢”两字。家长应允许孩子犯错,不可让孩子过早失去快乐、自由的童年。
3.与其给孩子们一味地报托管班,不如多补补“亲情课”
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在生活中培养亲子关系,通过亲子阅读、锻炼、旅行,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可以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对其实施教育,与其给孩子们一味地报补习班,不如多补补“亲情课”。
[1]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5
[2]晨曦,,父母的天职: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G].海潮出版社
*项目类型:国家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513324013,项目名称:服务经济模式下低幼儿童小时托管中心研究。
林飞(女,1982-),山东协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