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幼儿健康的保护
2016-03-04姜梦瑶
姜梦瑶
(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商丘 476000)
浅谈教师对幼儿健康的保护
姜梦瑶
(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商丘 476000)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当中,天真可爱的幼儿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当中长期相处,由教师管理和指导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教师既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启智力的启蒙者,同时,也在塑造幼儿的思想情感、行为意识,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则是幼儿的健康,教师必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教师对幼儿健康的保护策略。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教师 幼儿健康 保护
引言
在当前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在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重点工作是幼儿的健康,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有效的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通常而言,幼儿的健康涵盖了身体、心理的两种健康,因此,笔者将重点针对于这两种健康形式来论述自我的观点。[1]
一、幼儿身体健康的保护策略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当中,户外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当中,教师较为注重让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同时,也明显的增强了户外活动材料的运用率,每天坚持在2小时以内的户外活动活动时间,而伴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加,也必然会让幼儿在活动当中的危险性随之增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清楚的将各种活动器械以及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给幼儿,以此来让幼儿知道该如何来进行活动。例如:在幼儿进行滑梯游戏时,教师要安排幼儿在上滑梯入口处来整齐的排好队列并顺序进入滑梯当中,不能让幼儿一拥而上,以免会出现因为拥挤受伤的安全事故;在幼儿荡秋千时,要求其动作幅度要小、动作要缓慢,在秋千架下不能站立其他的幼儿,以免因为秋千晃动而碰伤站立在秋千架下的幼儿;虽然这是一些看似很小的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作为教师必须随时随地的告知幼儿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让幼儿认知与了解活动的规则。进一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预见危险性的能力,让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知道应该如何来有效的保护自己,从而有效的降低发生幼儿意外伤害的几率。在活动时教师要全程“监控”让每个幼儿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这样幼儿有什么异样的举动就可以一目了然,适时给予指导纠正,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此外,幼儿教师要必备一些急救的常识在幼儿意外受伤时可以及时处理,如:幼儿不慎擦伤流血,教师要立即为幼儿消毒止血,必要时进行包扎处理;幼儿撞伤后要立刻冰敷,以减轻肿痛:幼儿撞伤鼻子流鼻血要用冷水冲洗鼻子及额头止血。在此要重点说明的是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受伤,无论伤势如何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一方面可以安抚受伤的幼儿使其情绪稳定,不致过于紧张而情绪激动造成伤势的恶化,另一方面便于有效处理伤口及事件。幼儿在幼儿园的饮食安全尤为重要。为保障幼儿的膳食安全要严把采购、清洗、消毒关,幼儿食品要定点采购,确保进货渠道的合法化,碗筷的消毒要有单独的消毒柜等。幼儿园也要把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当成重要工作来抓,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幼儿园要有一套适合本园的规章制度,为了促使规章制度有条不紊的实施,减少膳食安全的隐患,各级各层领导要检查监督。[2]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策略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育也即是一种爱的教育。教育必须基于爱来展现其内涵。”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爱。而关爱幼儿则是开展幼儿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教育特性,从整个幼儿教育来看,对幼儿进行的教育从某种意义而言,即为一种爱的教育。让幼儿能够真正做到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并在教师的关爱下,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对于幼儿而言,爱也是一种心理的依赖与需要,唯有让师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让幼儿感到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更加的轻松愉悦,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否则,幼儿不会产生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甚至会做出消极被动的反应或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公平无私地爱每一个孩子,外貌上存在缺陷的孩子更不能冷落和歧视,否则会使这些孩子心理受挫折,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幼儿良好情感和个性发展,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抚爱,能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着的优点,及时加以鼓励。让幼儿能够从教师给予的肯定与赞扬当中,来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幼儿自身的潜力。孩子的内心世界虽然单纯,但是一点也不简单,如果你把他们当成一个简单的事物去对待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会察言观色,他们会见机行事,他们是最高境界的模仿者,作为教师以身示范对每个幼儿要贴心关怀,善加指导。注入了爱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这种人性化的教育对幼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幼儿从受的教育当中,能够学会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并在关爱他人的过程当中能做获得成就感。教师应对幼儿关爱他人的爱心行为给予赞赏和表扬,让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并能够让幼儿获得“爱心行动”的快乐的体验。从而让幼儿能够形成主动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以此来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幼儿每天来幼儿园看到亲切的老师和蔼的笑脸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愉悦呀,孩子们每天在游戏中成长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是多么令人感到舒畅的事情。如果一位教师对幼儿没有爱心,哪怕琴棋书画技能再好,哪怕外表在美丽,也不会给幼儿带来幸福感、愉悦感,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是教师的爱心。唯有教师对孩子付出爱心,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幼儿感到真正的受到尊重,并让幼儿能够用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去回报教师。[3]
结语
总之,教师作为幼儿的人生启蒙者,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让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在教学工作当中竭尽全力。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有效的达到对幼儿进行健康保护的良好效果。
[1]朱琳.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黄晓娟.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30:132-133.
[3]曹向华.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