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新元素 综艺进课堂

2016-03-04徐荔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乐理课程标准内容

徐荔婷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东校区 江苏南京 210000)

音乐新元素 综艺进课堂

徐荔婷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东校区 江苏南京 210000)

[案例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伴随着以真人秀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的兴起,各种音乐综艺在学校中逐渐风靡起来。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中,但凡老师提到《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这类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时候,他们热情高亢,兴趣盎然。课后调查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对这样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十分追捧。对于这样现象,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思索,音乐教学活动如能找到与这些音乐类节目二者的契合点,则会给音乐课堂带来新鲜的血液,给音乐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元素,让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一个质的提高。

[案例事件]

案例1:

师:“《中国好声音》大家都看过,同学们,下周我们将在全校进行第一季‘X小好声音’的选拔,有哪些同学愿意参加的?“

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都踊跃举手!

生:“那么我们有导师吗?”

师:“有啊,我们邀请了我们学校四位‘权威’的音乐老师来当导师。”

生:“歌曲的选择有要求吗?”

师:“积极向上,乐观奋进,曲风任意。”

班级沸腾起来……

“我要唱《我要飞的更高》”

“我要唱《Maps》”

……

案例2:

课间1:

学生A:“老师,你看这一期的《我是歌手》了吗?你知道HAYA用了什么乐器?”

师:“什么乐器?你能介绍一下吗?”

学生A:“马头琴。”

学生B:“对,还有上一期,他们乐队用了印第安笛,很好听的。”

学生A:“关喆还用了艾介克和热瓦普”

师:“你们能和同学们介绍这几种乐器吗?”

生:“好啊,我特意上网了解了一下这几个乐器,很酷的。”

课上,同学们听的很入神,对这两位同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课间2:

生:“老师你知道吗?四年级我们学的《四季歌》是刘胡轶谱曲的。”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的告诉我。

师:“我知道啊,怎么了?教你们的时候我就说过啊。”

生:“你知道吗?他上《中国好歌曲》了,就是那首《从前慢》,今年还上了《春晚》,刘欢、朗朗、吕思清老师合作演出的。”

此时的我才恍然大悟,我都没在意的事情,学生竟然发现了,学生在关注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

[案例反思]

一、巧妙设计,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兴趣本身不属于音乐能力,但能对学生进行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产生积极地动力。学生只有发挥主体性,才能使其学习更有创造性成分,从而主动地获得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内容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恰当运用各种想象的教学媒体。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有限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创新的快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熟悉的音乐综艺节目片段与课堂教学中相联的内容自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营造出一种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这种新鲜的元素,不仅全面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发展更为默契。

二、创新评价,乐理教学由“难学”变“活用”

音乐理论基础简称“乐理”,包括读谱记谱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生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被大多数师生认为像一口枯井:枯燥而又深不可及,井旁的枯草,毫无生机,弱不禁风,就如小学生对乐理知识淡忘和兴趣递减的现象,不得不让音乐老师们担忧。小学生既不如中学生那样有相当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可以较快的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并触类旁通的运用它们,又不像学龄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只停留在歌唱和舞蹈的感性表现中。小学生经常处于两者之间游走的状态,他们有对音乐知识的好奇探究心理,又厌倦老师单向灌输乐理知识。如何让学生轻松、高效的掌握这些乐理知识,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我发现,很多音乐综艺节目中,音乐导师在每首歌唱完之后都会做非常专业的音乐点评,强调了对歌曲音乐性的理解和推崇,这些点评中频频出现乐理中的音乐名词。每档节目欣赏完,学生不仅欣赏了音乐,还提升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许学生在观看时对某些词汇不理解,但会对一些乐理名词有所印象,这些熟悉的“印象”给音乐中的乐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预习和推力作用。

三、精心创编,让“会唱”变“会创”

音乐创编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探索、让每位学生通过二度创作或即兴表演的方式,大胆创新的表现自己创编能力。

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 探究,《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创编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音乐创编能力,做好学生音乐创编的引路人呢? 巧用音乐综艺节目的一些创编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学生的思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需要你不断查找与搜索,只要用对了鼠标,点对了地址,便可激活他们的思维。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音乐娱乐节目作为内在精神需要的求知欲一经形成,就成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地将音乐娱乐节目引入音乐课堂,将这些节目中合适的内容和片段,巧妙、创意的移植到音乐教学中,坚持新课程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将节目内容与书本音乐进行有机结合,音乐课堂一定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绽放出创新之花。

猜你喜欢

乐理课程标准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主要内容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画说乐理(七)
话说乐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