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6-03-04向春燕高小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学习气氛中学生教学活动

向春燕 高小凤

(重庆酉阳县五福乡中心小学 重庆酉阳 409811)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向春燕 高小凤

(重庆酉阳县五福乡中心小学 重庆酉阳 40981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培养 目标 意识 课题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1]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2]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1.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2.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3]

3.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思想的探索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渴望成功的欲望和需求特别强烈。

三、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1.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3.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4.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三种不同的解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5.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1.强化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教学也多数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定能得到提高。

[1]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刘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09,(3).

[3]曾加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0).

猜你喜欢

学习气氛中学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的“散养”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班主任工作浅见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