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4王永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木条问题导学学法

王永泽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第二中学校 山西阳泉 045000)

“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王永泽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第二中学校 山西阳泉 045000)

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科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佳。新课改以后,针对初中数学进行了教育改革,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形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非常好的效果,以下将进行主要的论述。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问题导学法 应用

引言

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教育的难点所在,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致力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新课程思想的落实,为初中数学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问题导学作为新教学理念下衍生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笔者就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

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开始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学习以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来展示预习学习的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为学生找到的答案上做好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层次的思考,使得学生的数学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问题导学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问题均是围绕教学目标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而获得教学知识理论及技能实践,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数学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在探究中培养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及思维。[1]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知识,理论性以及逻辑性都比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掌握不好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效果不佳,长时间发展下去,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变化数学题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运用问题导入,例如: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出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形状会改变吗?此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操作,使用小木条和钉子进行实际验证,培养他们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将更多的时间用以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可以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这样的导学模式下,他们能够把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问题导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问题导学的解题方法,会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的学习乐趣,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热情。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 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院用 10 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 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 AB 的木条,当宽 AD 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 4 平方米,这时老师便不可让学生们一次性的去回答所提问的问题,而要由浅入深,去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深入,第一,先询问用一根 10 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第二,在询问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他们的长宽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第四,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 AB 的木条,设宽 AD=x,则 AB 等于多少。第五,当 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第六,当宽AD 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 4 平方米。第七,风筝架面积能达到 5 平方米吗,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当他们在考场上遇到问题时, 也就会自然将问题由难化易。

四、对所设计的导学问题应前呼后应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所设计的问题只有与生活实际情况比较相近,学生在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时候,才会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一些,还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的时候,利用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见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在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以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的数学规律,并将其数学规律应用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两个数之和与两个数之差相乘的时候,可以引入这样一道题目:晓晓家的后花园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她想对这块长方形草地进行改造,如果将长缩短 3 米,将宽度延长到 4米,那么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呢? 教师在列出这个题目以后,根据题目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可以向学生提出:怎样计算改变以后草地的面积呢? 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独立分析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计算改变以后的面积,是不是应该先要知道改变以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两个数之和和两个数之差的公式,然后对所引出的公式进行总结, 最后在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计算公式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3]

结语

通过文章的论述,我们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这还需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的完善数学变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1]茅瀛.浅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6(06)124-125.

[2]章建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18-20.

[3]吴健.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16-117.

猜你喜欢

木条问题导学学法
小小的疑问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钉铁钉
精巧的孔明锁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