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的导入艺术
2016-03-04刘博
刘 博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辽宁锦州 121000)
浅谈历史课的导入艺术
刘 博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辽宁锦州 12100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课与导入也是息息相关的,做好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谓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导入一开始就要做到“抢耳、抢眼、抢心”用最短的形式,最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 开端 兴趣 收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课与导入也是息息相关的,做好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所谓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导入一开始就要做到“抢耳、抢眼、抢心”用最短的形式,最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入会对整节课堂的教学环节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种。[3]
一、设疑导入法
由于现在的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中学,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崭新的起点上,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教师,陌生的学科,当然还有陌生的历史,既然历史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那咱们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历史,所以开学初第一课,我向学生讲解了历史的含义。什么是历史呢?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历史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历史也是人类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可见,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所以研究历史必先研究人,研究人不研究人是怎么没的,咱得研究人是怎么来的,那么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共同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进我们的远古祖先。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为所学的知识埋下了伏笔,让学生的脑子里有一个“学什么”的认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因此,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那么,如何设计历史课的“导入”呢?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二、复习提问导入法
用“复习提问”的方法来导入新课,用这种方法可以“承上启下”,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引出新的问题,例如:《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课前提问,而最后一个问题才是重点。那就是“火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学生答:照明、抵御寒冷、吓跑猛兽、烧烤食物。然后过渡,那个时候原始人只能以野果和烧烤的猎物为食,并在山洞里居住,可以说生活环境特别艰苦。但是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造出了房子,种出了庄稼,烧出了陶器,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由此,进入新课。
三、谈话导入法
“谈话法”以学生课下的兴趣为起点来导入新课。提问:“看过封神榜吗?封神榜中的人物有哪些呢?”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出一些主要人物,姜子牙 周文王 周武王等人。那么这些人物生活在什么朝代呢?他们生活的朝代又发生了哪些事呢?想知道吗?由此导入新课。 而《西周的分封》这节课还可以用“画图导入法”,用课件展示西周分封示意图。然后对这幅图进行讲解,讲解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封诸侯”,导入新课。
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时候,提问夏商周的问题各一个,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入。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然后总结,之前咱们共同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而王朝通过成王败寇进行更替的同时,王朝的文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王朝的文化,“甲骨文与青铜器”。
四、故事典故导入法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故事、典故来导入新课,因为历史教学运用故事、典故可谓得天独厚,讲一个故事或典故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又能借故事或典故顺利地导入新课,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例如在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我先给学生们讲解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弄得国破人亡,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局面,在此期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演绎了一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的史诗。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兵戎相见的战争气息。
五、诗词导入法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诗词”导入。例如学习《宋金和议》的时候,引用了岳飞的诗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再联系典故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来导入新课。
当然,历史课的“导入”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法,但是导入能快速的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能为学生更好的吸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认为只要导入精彩,学生就会对历史多一份热爱,学生给与我们的是信任与崇拜,我们就完全可以还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1]中学历史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田湘斌.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J].湖南教育,2001,(19)
[3]叶正书.为历史课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