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
2016-03-04江辉
江 辉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心小学 西藏林芝 860500)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
江 辉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心小学 西藏林芝 860500)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数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功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就有明显的改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自如。采用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最新教学策略。
新课标 小学数学课堂 合作交流学习
引言
所谓合作交流学习就是小组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探讨,这样更能凸显出教学的整体性,也是将学生划分成一个团队,在团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小组之间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各负其责并相互配合,这样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让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信任,如果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大家可以相互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1]。”有的说:“同意。”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学习氛围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能发扬教学民主,又能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机会,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正确合作机会
合作理论的观点是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是合作价值的所在。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作契机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有清楚的认识[2]。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讨论的价值的开放性内容才能成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可利用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计算梯形的面积的公式,问题的解决策略会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形成。
三、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能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又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进行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拔,会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
四、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原式=25×(4×26)=25×4×26=2600。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 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在这里得到锤炼,而在接受学习中没有人去怀疑书中现成的结论,对它只是在如何接受、领会、掌握和运用上动脑筋,这种学习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结语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共赢,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这种模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小组之间遇到的问题可以同时进行解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1]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3)126-127.
[2]文海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实验研究院,2015(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