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2016-03-04广西南宁市凤翔路小学530000容建军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图线段三角形

广西南宁市凤翔路小学(530000)容建军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广西南宁市凤翔路小学(530000)容建军

[摘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从问题引入到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2页。

【教学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体验数学的乐趣;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这里有三根小棒,谁能用它围一个三角形?(生上台操作)怎么样?

生:不能围成三角形。

(课件的演示: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二、探究新知

师: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研究者。

(师说明操作的要求,生动手操作;师巡视,生反馈)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节课的引导者,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以此验证自己当初的想法。】

师:观察表格里的数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不能围成的呢?

师: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两条短边的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如果两条线段的和刚好等于第三条线段,例如,4厘米、5厘米、9厘米(课件出示),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播放课件,归纳:两条线段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线段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指着课件):只有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进一步观察这组数据,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边,是不是只有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指着表格数据让学生说:这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另外两条边的和也大于第三边。)

师(课件出示算式):这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两边的和也大于第三边,可以怎么说?

(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先是“拼三角形”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接着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听别的同学汇报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验到了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手上都有形状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任选一个量一量、算一算,看看是不是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师: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研究的成果。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研究者。现在看看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本说的和我们发现的一样吗?

(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结果,但不能马上下定论。这一环节就让学生体验到了验证自己猜想的乐趣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

师:同学们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规律,请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主题图)从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是否每两边都要相加、比较后才能判断?有没有更快的方法?

生:用较短的两条加起来再与第三条比,就可以了。

师:对!如果最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出示姚明身高图):认识他吗?他身高多少?(2.26米,腿长约1.3米)有人说他一步能走3米。你信吗?谁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

师:有一个三角形,一条边的长度是4厘米,另一条边的长度是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学生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扩展。】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我们经历了哪些学习过程才获得这些结论?今后大家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运用的过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课后评析】

一、激发学生思维

以课初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质疑“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大部分学生都说“能”,原因之一:学生单凭生活的经验来判断;原因之二:受三角形的概念所影响。学生通过上台摆一摆,体验到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再演示课件,就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一定的数学规律,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探究课的特点。

三、验证规律

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但并未进行过验证,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一切真理的得来,还需要进行验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不同的三角形中任选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得知“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是正确的。

四、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技能后能够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特点。多样性的练习,不但体现了知识的阶梯性,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探究课的特点,从问题引入到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受益终生。

(责编金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5-071

猜你喜欢

意图线段三角形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