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6-03-04陈恒
陈恒
(吉林省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陈恒
(吉林省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课堂逐渐实施。高中语文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语言能力和汉语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宋诗词鉴赏是现阶段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基于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唐宋诗词鉴赏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机制体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唐诗宋词;高中教学;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讲:学习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课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唐诗宋词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对于高中语文唐宋诗词的教育方法落后,无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唐宋诗词的魅力,所以改革唐宋诗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中唐宋诗词的教学现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唐宋诗词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唐诗宋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讲解,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后进行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鉴赏能力的提高。另外,唐宋诗词教学模式深受语文高考机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学生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来应对语文高考题,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只让学生暂时记住了答题模式,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所以改革高中语文唐诗宋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提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鉴赏能力的途径
1.引导学生品味“诗眼”或“词眼”
“诗眼”是一首诗的“生命”,是对一首诗的浓缩表达,体现了一首诗的全部精华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诗眼”的分析,从“诗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理解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熟读本词并且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词中,白居易描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整首词作者白居易描写了一个弹琵琶的女艺人的悲凉身世,表现了他对被压迫妇女的尊重和同情,同时联想到自己被贬谪的悲凉遭遇,所以感到异常的悲伤。本词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以说是“词眼”,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其中“同是”极具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少年得志,过着优厚的生活,一方面是作者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现在生活的失望。“谪居卧病”这个含蓄的表达说明作者的失意完全是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眼”,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抓住全词的线索,便于更好地理解。
2.深刻剖析唐诗宋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要正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根本的是要学会分析作者的身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那样“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分析本诗,深刻理解李白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李白在诗中这样描述“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本诗通过描写山川的险阻来表达作者当官之路的艰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而李白处于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风都属于浪漫主义,也属于“诗仙”的风格。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官场失意的阶段,通过对悬崖峭壁的描写,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抱负的悲壮情感。正确分析诗人的身世,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
3.加强有感情地朗读
俗话说:“诗歌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诗在本质上也富有音乐的美感,它具有优美的韵律和和谐的表达形式。所以,很有必要对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正确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讲述一首诗或者词的时候,创设具体的情境,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有感情朗诵,让学生沉醉于诗词之中,再经过老师的具体讲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思维,在脑海中构建与本诗相关的画面,进行知识的延伸,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有效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唐诗宋词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诗词的“诗眼”或者“词眼”,从这个切入点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作者的身世,深刻剖析诗词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董杰.高中宋词教学中文学鉴赏力的培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陈彤阳.培养高中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策略[D].延边大学,2011.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