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充满生机活力
2016-03-04贾琼
贾 琼
(辽河油田胜利小学 辽宁盘锦 124010)
让音乐课充满生机活力
贾 琼
(辽河油田胜利小学 辽宁盘锦 124010)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
生机 活力 热爱音乐 自我表现 自我认知
音乐是一门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认知”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呢? 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营造童趣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1]
一、为音乐注入生活气息——开放音乐课堂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经验积累的也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因为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2]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模仿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盈,有的孩子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在学习小鸭走路时,有一组同学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全班同的喝彩。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能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的好小孩。这时候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设计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添加对白,编排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欢快。[3]
参与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并且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音乐是表达情感艺术,课堂音乐教学正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场所,这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我还记得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学唱之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老师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是老师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老师深情的教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4]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1]王润花.农村音乐课节奏教学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11 (18)。
[2]顾通达.听音乐课引出话题——对艺术教学的思考[J].音乐教育,2012(04)。
[3]孙丽娟.小学音乐课上,我的“妙招”[J].新课程(小学版),2013(01)。
[4]王华军.把耳朵叫醒.教育.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