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3-04鲍杰
鲍 杰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九垄地学校 辽宁营口 115200)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鲍 杰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九垄地学校 辽宁营口 115200)
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语文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1]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2]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策略一:改革备课思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好课是前提。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整体把握。第一要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理解文本,必须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简化教学难点,挖掘训练要素,一切做到了然于胸。第二要备学生,充分了解聋学生的学习实际。如教学中要手口并用,尽量使用好大字课文,注意聋学生思维发展相对滞后等等情况。教材吃透了,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设计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法。如创设怎么样的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如何让教学环节更流畅,更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课文哪儿需要教师直接讲授,哪儿可以通过多读,哪儿学生可能存在困难,如何解决;哪儿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等进行教学环节的整体把握。有了这样的备课,课堂上教师就能胸有成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智慧地处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让意外转化为课堂的精彩生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策略二: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策略三:面向全体和注重差异
我们现在语文教学还是班级授课制。教学应该关照到班级全体同学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面向全体。但是,班级内每个学生却又具有着迥然不同的认知差异与学习可能性,我们的教学就不得不同时关照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实行分层教学,依据他们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要求,力争做到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鼓励、期待中跳一跳,摘下自己能够摘到的桃子,吃饱吃好。例如教学《我也该准备过冬了》时,在导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小蚂蚁到树林里找吃的,树林里静极了,一阵风吹来,它感到有点冷。朋友们都到哪去了呢?”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些什么?”来组织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面向全体和注重差异避免了一部分甚至少数学生拥有课堂上的“话语霸权”,目的是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均等机会,发挥自身潜能,都能得到最大发展,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面向全体和注重差异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体现了教育公平,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1]《有效教学方法》;(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译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