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爱上”语文
2016-03-04王程艳
王程艳
(辽河油田沈采中学 辽宁盘锦 110316)
如何引领学生“爱上”语文
王程艳
(辽河油田沈采中学 辽宁盘锦 110316)
一、谈谈语文的大环境
说实在话,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学科的不够重视,不太感兴趣的现象,更谈不上爱了,而且还比较严重。甚至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用,有些家长认为语文就是学习字词,复习时就给学生考考生字。
有的即使学了,花了大量的时间也看不到成绩,不像其他学科,学了几节课即刻就能看出成果,很容易打100分,而语文学了几年,甚至更长也看不到成果,所以越来越没兴趣。
因此,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教学,还有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你的课,就非常重要。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语文
针对学生不爱学语文,不会学语文的现状,我辗转思考决定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
1. 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备课,写好“教案”。
“讲课教师”和课题确定以后,我就全力以赴帮助执教者备课,查找资料,分析课文,共同设计讲课方案,有时每一句话都要再三斟酌,力求科学规范。重点难点,由学生自己结合教师指导确定。课堂教学环节,学生一般把握不住,我就要求执教者先给我 “试讲”,记下每一环节的时间,反复历练。学生对教学内容很熟悉,教学环节也很清楚,这就为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教师做后盾,学生也就信心十足。
2. 全心投入,参与课堂教学,当好“导演”。
上课时学生是主角,一边在讲台上讲课,一边在板书、巡视,收集下面同学的信息;我就成了学生,和学生一起听课,且要记好笔记:注意讲课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没有吃透讲透、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等,在学生讲解完之后做补充;注意听课学生的情绪与反馈。
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主动性大大加强了,也让我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不是对知识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有灵动思维,敢创新的人!我们应该相信学生!
三、把方法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乐学语文
1. 运用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首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优美的文字、悠扬的乐曲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求知、寓教于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让学生以文本的角色理解体验课文,能使学生入境动情,思维任意驰骋,学生一旦进入“角色”,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透彻,充分享受语文学习成功的乐趣。
如我在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学生带进一个茫茫的银色世界。我配的音乐是轻音乐《雪》 ,聆听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限的旷野雪地,在倾听雪花的飞落。在乐曲声中,我让学生闭上双目,用心感受文中的美丽的意境。我用轻柔的声音,解说此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此文的作者张岱,你住在西湖,大雪三日。你独往湖心亭看雪。映入眼帘的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你现在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还有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问他们,你觉得你此时此刻应该是谁,他们异口同声说,朱自清,我说,好。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不是在被动地去记那些讲解。
四、热爱阅读,影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营造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是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书看得多了,在文学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语文老师,知识的涉及面要更广,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于是我在课余时间读一些教学刊物和各类文学名著,来提高自己,通过学习,在知识丰富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以致用,受益良多。
五、研究考试动向,进行针对性教学
我一有时间就研究中考语文试题,通过研究,也确实有所得,我很快就能熟练的把握中考的题型。之后我又开始试着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在上课时教给学生,比如课外阅读会考到赏析语言的题目,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一个答题思路。
六、语文教师的外在魅力也很重要
我认为教师的外在魅力也很重要,教师的外在主要包括衣着,打扮等等,注重外在美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利于接近学生,给学生能够予舒适的感受,不合时宜的打扮会造成学生的视觉冲击,造成不良效果.可见,教师的仪表风度如何,在服饰打扮上是否整洁、得体;在语言表达上是否文明、准确;在举止风度上是否有礼、大方,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