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劳技教师队伍结构与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6-03-04谢溧
谢 溧
(南京市伯乐中学 江苏南京 210038)
南京市劳技教师队伍结构与现状的调查分析
谢 溧
(南京市伯乐中学 江苏南京 210038)
一、研究背景
劳技学科作为初中综合实践科目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和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实践性和趣味性强,在日常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南京市的劳技学科整体发展水平长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学科教学质量以及活动的开展达到巅峰期,其中许多经验值得深入挖掘总结。
然而对比历史,明显感觉当前劳技学科活动已步入低谷。即使在劳技课程正常开出率较高的南京,作为非中考学科,所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由于课程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影响力,也直接决定了本学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导向,众多教师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这也反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劳技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劳技教师来源的多元性,也造成了劳技教师在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上的巨大差异。经前期初步调研,发现对全市劳技教师队伍的结构尚缺乏权威的数据与分析,这必然给教师管理、教研活动组织、专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带着以上疑问与困惑,笔者与部分本学科同行组成科研小组,申报的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南京市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经审批与2012年正式立项。
二、研究视角
经文献检索,在对以“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等主题词收集的中国知网上近314篇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后,发现关于“劳技”、“劳技教师”的成果均为探究课堂教学技能、方法、组织形式等领域;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文章主要研讨教师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专业化成长等问题,但未有涉及劳技学科教师。如将这些成果移植于劳技学科,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如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样。然而,直面前文背景介绍中所列举的劳技学科发展现状,仅仅依靠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强化专业成长,是不足以突破劳技教师面对的职业发展窘境。而关于“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空白,预示着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现实难点。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期望以调查教师队伍现状为研究切入点,调查本市劳技教师队伍结构、职业发展现状,分析其职业发展制约因素,并借鉴优秀教师成功个案和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力求探索一条适合本市劳技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
三、研究成果
结合子课题《本市劳技教师队伍结构与现状调查研究》,以全市劳技教师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形成反映劳技教师队伍结构特征的数据,分析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课题组设计了《南京市劳技教师职业现状调查问卷》,利用市级教研活动的机会,面向固定参加教研培训的劳技学科任课教师发放。回收有效问卷51份,经统计分析,南京市劳技教师队伍及学科发展状况呈现以下特征:
1.本市初中学校基本配备有劳技学科教师,每校在1-2人,专兼职比例1:1左右;其中专职教师相对稳定,从教年限平均能达到5年以上,而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许多兼职教师任教目标以短期为主,缺乏对学科建设的认真投入,自身专业成长也无长期规划;
2.劳技课程开出率勉强达到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初一年级基本按照课时计划开齐开足,但初二初三开出率不足50%;其中有任课教师数量不足或能力不够等原因,无法支持所有年级的课程开出要求,可更主要的是学校在中考质量目标下于课程设置上的一种选择或变通;
3.现行各学科的课时核算标准导致专职劳技教师需要兼任多项学校事务性工作,方能达到满工作量;在职评、评优、绩效考核中,劳技教师同其它非中考学科一样,在制度上居于弱势地位,经济待遇偏低,荣誉激励不足,直接导致劳技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力和建设性都很有限,边缘化倾向明显;
4.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体现在35岁以下年轻教师比例过小,难以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老教师有临近退休的求稳心理,专业发展意愿不强,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成效有限;同时职称结构也不理想,本学科高级教师偏少,初中级教师以及非本学科教师比例较大,学科专业性不明显;
5.教师学历专业来源复杂,非技术类专业、非理科类专业教师较多,存在适应教学必须面对的进修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压力;初级和中级教师晋升职级较为困难,而从劳技学科晋升职称还要面临原学历专业、原职称学科、教师资格类别等诸多限制,导致许多教师畏难停滞;
6.市级教研活动能正常开展,多数区县也有各自的教研活动平台,但活动形式与交流模式相对单一,教师参加培训尤其是操作技能提升的渠道有限,竞赛、评比机会少、周期长、获奖难;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导致劳技教师职业发展面临诸多因素制约,仅凭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等问题。
四、思考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劳技学科教师的职业现状,也揭示了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境况。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如此条件,仅仅感叹与抱怨无济于事。对此,课题组在分析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建议:
1.学科发展面临的大环境短期之内难以根本扭转,作为教师个体,应该认真评价自己从事劳技学科的真实意图,明确职业目标与职业责任,体现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自身学历、专业、技能、兴趣、专长等特点,选定未来专业成长方向。
2.合理规划自身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步骤,设计选择合适的实现路径,全面提升符合本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激发职业成就动力。
3.积极参加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以科研拉动专业成长,参与学科竞赛、评比活动,积累本学科的业绩成果,不断形成进步和突破,实现职业价值。
4.注重个人反思,客观评价自身成长成效,及时修正职业发展的规划方案。
同时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全市劳技学科发展较为困难的条件下,仍有部分区县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发展状况颇具亮点。故本课题组通过比较历史,分析现状,并选取特定区域劳技教师队伍作为研究样本来深入探究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采取调查收集本市优秀劳技教师成长个案,分析其职业发展历程;以特定区县劳技教师队伍为研究样本,收集汇总该样本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与经验;探讨本市劳技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以及促进劳技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相关成果将在另文中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