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常态下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2016-03-04朱志成
朱志成
(黑龙江省密山市委党校 黑龙江密山 158300)
如何在新常态下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朱志成
(黑龙江省密山市委党校 黑龙江密山 158300)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现阶段,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既是领导干部尽责履职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全面改革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什么是领导干部执行
1.领导干部
(1)领导:是领导者(个人、领导集体)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获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个体和群体施加影响力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所谓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2)“执行力”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于2003年合著的《执行力》一书。狭义的解释是指完成计划的能力,更加宽泛的解释是指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和策略。
2.执行力有三大要素
(1)执行的速度。《孙子兵法》中有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说的就是石头之所以能漂走,是因为水流的速度很快。可见,时间就是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执行力强的人,总是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极力强调立即执行,珍惜时间,抢抓机遇。
(2)执行的尺度。执行要紧紧扣住战略目标、重点方向、主要任务。与目标不一致的事是没必要做的,做了也是浪费。
(3)执行的力度。执行也是一样,软弱无力,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就会做得虎头蛇尾,没有成效,缺乏后劲和持续力。
二、为什么要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当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执行力上还存在着如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1.被动执行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不推不动,小推小动,甚至是推也不动。“推诿”现象严重,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
2.低效执行
从我们一些工作人员上说,有的人没有时间观念,眉毛胡子一把抓,辛辛苦苦效率低,忙忙碌碌实绩少。有的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谋事无规划,做事无重点,按天看在忙,按月看在干,按年看什么也没干成。
3.僵化执行
不管下情,不顾实情,墨守成规,行动怕出格,思想没激情。要么机械主义;要么拿来主义;要么经验主义。
4.利益执行
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落实,实质是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有利的亢进执行,无利的疲软执行。
5.是“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
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当前改进我们党员干部作风,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意义
从加强领导干部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意义上说,这个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
1.提高党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执行力要和执政能力相提并论,高度是否太高。苏联的解体,除去一些政治上的因素之外,如果下面的各个加盟共和国都能和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层保持一致,不致于把社会主义这个制度给彻底结束。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执行力的好坏是直接可以影响到一个政党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宗旨,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党员干部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执行力越高,人民群众就越拥护,执政效果就越好;人民群众越拥护,执政党的先进性就越被体现。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的循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
2.提高执行力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决策、计划,只有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生命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基层领导的执行力不强,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的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们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交通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而要真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全面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因为这是提升科学发展实效的保证。
每一位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努力加强自身的执行力建设。“三严三实”要用心想事,增强事业的发展的主动性;要用智谋事,增强事业发展的科学性;要用力做事,增强事业发展的实效性;要用情处事,增强事业发展的稳定性;要用人治事,增强事业发展的保障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提高执行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1)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
执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过程,是变计划、方针、政策等实践理论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领导干部各种能力(包括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意味着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为应对诸如经济发展“腿长”、社会发展“腿短”等问题,为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协调发展,也必须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
(2)执行力是党员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标志,提高执行力是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应有之义,是彰显我们党员干部自身工作业绩、作风的一种需要。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由于领导者缺乏执行力而贻误国家和自己的例子不胜枚举。战国时期的赵括,“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言过其实,缺乏执行力,最终身死军破,赵国四十多万降卒被秦军名将白起全部活埋。我们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缺乏执行力,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导致红军损失95%以上。
4.提高领导干部能力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意味着降低政府的执行资本、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效率、注重执行过程的公平与公正问题,而这些反应到经济社会的现实上,必然是使其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我们开展“三力提升”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提升我区干部的执行力来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中国有个管理学家汪中求也指出:“中国绝不缺雄才武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