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探讨
2016-03-04马洪霞陈蕾董秀娟
马洪霞 陈蕾 董秀娟
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探讨
马洪霞 陈蕾 董秀娟
目的探讨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鼠抗人T淋巴细胞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与Karnofsky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生存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难治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严重损伤,外周血细胞急剧减少并伴有骨髓脂肪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其常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不良反应与复发率较高,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法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疗效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1]。为探讨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本院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40例患者均参照《血液学诊断质量标准》确诊。同时排除:①血液感染患者;②血供障碍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其中,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34.5±4.9)岁;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3.9±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鼠抗人T淋巴细胞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国药准字S19990012),10mg/d,静脉滴注1次。实验组患者给予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法治疗,供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于第6天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患者与采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857) 50mg与抗胸腺球蛋白(福建科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26)3mg静脉滴注,并入无菌病房,机体消毒与抗生素干预后锁骨下静脉插管行造血干细胞灌注。10 d为1个疗程,视病情调整治疗周期。
1.3 检测方法[2]
1.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血液学诊断质量标准》规定:出血与贫血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正常,为痊愈;出血与贫血等临床症状显著性改善,血常规异常状态基本恢复,为显效;出血与贫血等临床症状一定改善,血常规检查有恢复迹象,为有效;抢救无效为死亡。其中,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3.2 生存质量评定标准 对治疗后6个月幸存患者采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进行测定,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注: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20 44.14±5.24 83.56±9.21 16.215 <0.01对照组 20 45.24±5.28 68.45±10.23 6.6867 <0.01t0.5526 4.1601P>0.05 <0.01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难治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严重损伤,外周血细胞急剧减少并伴有骨髓脂肪变。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血液疾病中占据较大比例,其发病率已升至0.75/10万人,好发于青壮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急促,治疗手段有限,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3,4]。常规治疗方法以抗胸腺球蛋白与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为主,但其治疗存在一定选择性,特异性较低,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其医疗费用昂贵等缺点未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但传统移植法需做化疗预处理,对患者本身存在较大的损伤,并发症也较为严重[5,6]。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并加以试验,凭借减毒预处理,缓解免疫抑制损伤,可使造血干细胞不受排斥,间接进行免疫治疗与造血机能恢复,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为探讨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本院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法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并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显著性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改良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1]姜鑫,滕镕,孙淼.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2):168-169.
[2]葸瑞,白海,王存邦.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h阴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96.
[3]徐伟宏.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探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1):2094.
[4]倪明,陈宝安,丁家华.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9):860-861.
[5]郭智,陈惠仁,刘晓东,等.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5):1145-1148.
[6]陈欣,魏嘉璘,黄勇,等.替代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9-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41
2015-08-18]
450000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