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出数学的趣味

2016-03-03胡赟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图策略思维发展低段

胡赟辰

【摘要】 数学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画图解题技巧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攻克解题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常用、最便利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形成画图思维,掌握画图技巧,有助于学生形成灵活思维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数学学习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段;画图策略;思维发展;兴趣提升

当前来说,伴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成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入门”时期,这个时期,如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着重加以培养,有助于教师全面、有效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低年级阶段,我发现有不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一些障碍,有的学生拿到了题目以后,半天都无从下手,这主要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不少孩子由于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之中,依赖性较强,不少长辈为之包办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我认为在低段的教学中,要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论述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激活灵感,学会自己画图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最终提升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求知欲的满足.

斯蒂恩曾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当前来说,由于受到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限制,笔者对于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于学生画图能力欠缺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学生画图意识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在解具体数学题目的时候,没有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往往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迫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形成画图的意识,往往在难题面前不断想象,没有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画图行动,所以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画图其实是有助于学生的解题思路的,通过画图,有助于将原本抽象的思考解题转化为实际的、具体的解题思路.

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利用画图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下:

一、渗透画图意识,激发思维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对于画图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本源,也是调动他们学习效能的最直接的动力. 在数学问题上,学生的画图兴趣可以使得学生很好地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在被动解题中转化为主动画图解题,并促使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适宜机会去创设一个比较好的体验情境,通过有代表性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感兴趣的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就能够自觉运用画图解题的方法,甚至连一些未曾见过的题目也能够触类旁通,运用画图解题达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列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动物园里的熊猫想考考大家,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牛牛排在第10个,文文排在第15个,请问牛牛和文文之间有几个人?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在想着10到15之间究竟隔着几个数字,通常学生无法理解两者之间相差几个人的具体涵义,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用15-10,得出的结果是5个人,这样就会多出一个人,有些学生理解不了,此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画图把数量关系直观地反映在图上,对题目中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从图形中一眼就能看出“牛牛和文文间有几个人”,同时将图形和算式(15 - 10 - 1 = 4)串联起来,根据图形去解释算式的意义更能让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得把握住时机,让学生有这种画图的欲望,让他们明白画图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问题.

二、全面学习画图,掌握画图技能

教师引导学生具备了画图的意识后,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画图技能. 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数量关系,画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图形. 如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画出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图形,需要学生在长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做”和“思考”逐步积累基本经验. 因为仅仅根据题意很多同学无法画出图形,学生需要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画出一定的图像来解答问题,并且能够发散思维,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并要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像并且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画图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势利导适时调控,逐渐地提升学生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来改变教学的进度和范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思考并动手画图,最后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给出过这样一道题:小明家买了一箱香蕉,它们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掉了剩下的一半,这时候还剩下10千克,请问这箱香蕉买的时候多重?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思考和解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头雾水,但是当我提示他们通过画图方法来解题的时候,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三、体验画图乐趣,感悟画图价值

在教师创设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和引导下,有效启发了学生思考,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养成画图的能力. 一般这种能力形成后,学生会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就是画图解答问题的习惯. 形成画图的习惯,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使用画图的方式. 在画图策略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画图,感悟画图的价值.

实践调查:

1. 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 用每边坐两人的方桌拼成长桌,5张方桌可以坐多少人?

2. 一个长30米的长方形,长减少了5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减少了100平方米. 原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在思考题目并暗示他们画图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他们更真切的体验,更实际的领悟画图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画图策略的提升,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同时,我认为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科学的评价,重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对学生的尊重. 通过对学生画图策略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201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俞元苗.论数学教学中数学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3年36期.

[3]刘怀侠.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数学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24期.

[4]王保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17期.

猜你喜欢

画图策略思维发展低段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建构画图策略 提升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