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2016-03-03袁银飞
袁银飞
【问题引路】
同学们,或许你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作为弟弟妹妹,你会恭恭敬敬地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作为哥哥姐姐,你会以身作则,倡导和睦,保护弟弟妹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一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兄弟和睦、相亲相爱的做法。
【诵读声声】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为你解读】
“出则悌”是指在家庭以外,要学习“悌”。教导我们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一个人在家里对兄弟能够友爱、以礼相待,他到外面与人相交,当然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处事态度。
“出则悌”第一部分讲的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帮助弟弟妹妹,并和弟弟妹妹们和睦相处;作为弟弟妹妹的要懂得尊重哥哥姐姐,并对哥哥姐姐有礼貌。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在这里,“兄道友”的“友”有3层含义:
第一,亲爱,友爱。简单地说,父母给小哥俩买了一件玩具,递给了哥哥,哥哥一看弟弟手空着,也很想玩,就递给了弟弟,说:“你先玩吧。”这就是与自己的弟弟表达亲爱、友爱之情。
第二,帮助,协助。未成年时,哥哥姐姐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有的本事大些,运气好些,有的本事小些,运气差些,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哥姐姐如果能提供帮助则要尽可能地帮助、提携(xié)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
第三,和顺。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引起事端。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哥姐姐有调解弟弟妹妹们矛盾、平息事端的责任,绝不能作为大的,带头挑事、闹事。假如说弟弟妹妹们因矛盾吵起来了,作为大的,要首先站出来制止。尤其是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在世时,老大是父母的左膀右臂;父母过世后,老大则是“一家之主”。中国有句古话“父不在,长兄为父”,老大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哥哥姐姐虽是同辈人,年龄相差一般也不大,但也不能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尊敬,不把哥哥姐姐当回事。
《荀子·君道》中说:“请问怎样做一个哥哥?”回答是:“要仁慈地爱护弟弟妹妹,帮助弟弟妹妹,并不让弟弟妹妹们产生矛盾。”“请问怎样做一个弟弟?”回答是:“要恭敬哥哥姐姐,不要顶撞他们,并且不要太随便了。”兄弟姐妹同为父母所生,情同手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能尽悌道也就是尽孝道。
为兄之道之友爱故事一
南朝宋时宰相徐湛之小时候和弟弟徐淳之一起乘车外出,可是乘车时驾车的牛突然奔跑起来,周围的人看见后纷纷赶来搭救他们,徐湛之让搭救他们的人先把弟弟抱下车,然后才是他,众人纷纷赞叹他虽然人小却很有见识,关心弟弟。
在这里,徐湛之担当起了保护、照顾弟弟的责任,心里爱着、关心着弟弟。这样的哥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兄之道之友爱故事二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不断地坚持着。但无论如何换手,两只手都被重重的行李箱拉得红肿疼痛。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很多兄弟姐妹和睦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不但不是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而是在互相帮助之中减轻了负担。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4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正方反方】
有人说兄弟吵架了,要据理力争,谁也不让谁;有人说兄弟吵架时,即使有理也要忍让,毕竟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同学们,你有弟弟妹妹吗?在家里你打算如何去保护、照顾他们呢?作为弟弟妹妹,你又打算如何去尊敬自已的哥哥姐姐呢?赶紧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