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
2016-03-03韩培尧山东省垦利县胜坨中学
韩培尧(山东省垦利县胜坨中学)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
韩培尧
(山东省垦利县胜坨中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课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对如何将体育游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初中体育;体育游戏;教学应用
体育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省已经将体育成绩作为中考总分的一部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和强化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更是对学生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在体育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达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依然酷爱游戏,如果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游戏对于年龄尚小的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上引入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欢快氛围中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游戏的应用还有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在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游戏
初中体育课是有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对于体育游戏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开展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游戏。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游戏。例如,在上篮球课时,一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让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篮球对传练习,这样的训练形式单一,练习久了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体育教师可以采取竞赛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规定次数的传球,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传球,且失误较少,哪个小组就获胜。如此的竞赛可以进行多次直至达成教学目标。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获胜的小组准备一些小奖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游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课堂教学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体育课刚开始的阶段,体育游戏需以热身游戏为主。例如,在上田径课时,教师可以选用“听好抱团”“拉网捕鱼”的游戏代替让学生沿着体育场慢跑的热身活动,这样的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放松肌肉、舒展肢体,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做准备。
2.科学地组织体育游戏的开展
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性别、年龄、体育天赋等选择游戏开展的场所和游戏的难易程度。例如,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开展不同的体育游戏,前者游戏难度要低一点,而后者就可以开展较为复杂的游戏。(2)在开展体育游戏之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开展这个游戏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警惕和学习意识,避免毫无意义的单纯做游戏。还要向学生交代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具体玩法。如果游戏有一定难度或者有特殊的技术要求,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动作示范。(3)在学生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游戏的情绪和具体表现,及时纠正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整个游戏的进程。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教师就要及时地调整和更换游戏,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参与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
3.加强游戏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安全教育
一个团体开展任何活动的保障和前提就是纪律性和组织性。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竞争,一定要时刻强调纪律性和组织性,对于违反游戏规则,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警告。体育游戏往往充满竞争性,学生也常处于对抗、追击、躲闪、跑动等运动状态,特别是投掷项目和跑跳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不维持游戏秩序的话,很容易出现碰撞或者滑倒,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充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另外,教师也要预先分析游戏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事先为学生排除隐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和练习节奏,保证游戏的安全运行。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可以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身体的锻炼中,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1]奚吉贺.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8(3).
[2]孙寅超.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23):63,65.
[3]潘奕.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黑河教育,2013 (2):7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