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问题设计 无限的课堂生机
2016-03-03傅释平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实验学校
傅释平(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实验学校)
有效的问题设计无限的课堂生机
傅释平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实验学校)
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的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有效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是贯彻教学目标,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空间,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问题设计;语文课堂;课堂生机
古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师课堂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角度看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悉发问的技巧,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下面浅谈自己平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提问时的一点感受。
误区之一:设计问题没有主线。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老师琐碎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一位教师执教《曹刿论战》,提问如下:
(1)文中有几个人物?
(2)分别是谁?
(3)鲁庄公认为什么是首要的作战条件?
(4)曹刿是什么态度?
(5)曹刿的理由是什么?
(6)曹刿认为什么是首要的作战条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提了较多琐碎的问题,课堂是热闹的,学生的思维却散乱了。
如果重新进行如下设计,课堂效果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是否会加深呢?
(1)文中人物认为什么是首要的作战条件?
(2)说出你赞同的理由并找出依据。
问题减少了,但是始终围绕第一段的重点内容“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而展开设计,导出曹刿的“远谋”,同时可以适当地拓展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开拓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
误区之二:问题漂浮随意。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合作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来贯穿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提出的问题,或深奥隐晦,或随意性大,或只用“是”和“否”回答等,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从什么地方入手,似懂非懂,而不愿参与课堂,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参与度、讨论度,课堂效率无从提及。
针对以上误区,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求“准”
求“准”就是要掌握准确的问题深度和切入点。
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难易的“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必须思考才能得出答案,但如果无法作答那就是太难了。以教《故乡》一课为例,设计的问题有:
(1)作者写闰土着重运用了什么方法?
(2)找出人物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几方面的变化,突出了什么?
把问题的方向指明,再联系文本,学生能有的放矢地寻出规律。像探究型、拓展型的问题,可采用小组合作、资料适量援助、适当收放时间等方法掌握难易的程度。
语文教师专注于对课堂“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它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二、求“巧”
不同的课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切入点是不同的,从难点切入、从兴趣点切入、从联想点切入都可以,教师要动脑筋琢磨文本的特点。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个例子。在上课时,课文的标题没有写全,教师故意漏掉“吗”字,势必引起学生的疑问,顺着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出讨论论点,再从文本中找出论据。课堂从课题开始巧妙地衔接进入文本探究的过程。这时,用彩色粉笔写上放大的“吗”字,作者的态度表露无遗,问中含答,再回归文本继续分析。至此,一篇课文在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中,抽丝剥茧,清晰明了。
三、求“丰”
教师对课堂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树立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所以课堂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课堂的生机在哪里?学生的“活水”在哪里?学生在学习《春》一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培养活跃思维的充足空间,和作者朱自清对话:
(1)在你的眼中,最灿烂的春天就只属于春草、春花、春雨吗?
(2)你可知道,还有多少人和事的背后藏着春天俏丽的身影?
(3)春风中是否有疾病,春雨中是否有困惑?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的思想被激发,学生的热情被渲染,课堂不仅仅属于文本,还属于作者和那个时代,更属于学生和教师。
“铅笔的作用是什么?”“起初,我认为铅笔只能用来写字。但后来我知道,铅笔还可以当尺画线、当礼物送人、当商品出售,在野外缺水时,还可以抽掉笔芯来喝石头缝里的水……”铅笔至少有10多种用途。同样,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答案绝不唯一。我们是参与者、探索者、引导者,语文的课堂充满了魅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在这里交流,学生的知识在这里升华。伴随着准确、巧妙、丰富的问题设计,激发的是学生无限的兴趣,“语文”这个充满魅力的字眼将走进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佩尔蒂埃.成功教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