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写诗词育新人
2016-03-03孙爱军尹国东顾义华
◎孙爱军 尹国东 顾义华
诵写诗词育新人
◎孙爱军 尹国东 顾义华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未成年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如古诗所说“素丝初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历久弥新。数年来,我校在诗词诵读与创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双提高。
一、日积月累,大量诵读,陶冶情操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根基。经典诗词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显悠长韵味,深远意境,其中大量名句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传统美德,容易记忆、理解。“不学诗,无以言”,诵读这些经典,并体验、效仿,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他们开阔胸襟、启迪智慧、丰富内涵、提升境界、弘扬美德、净化灵魂,亦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校以“诵中华经典,扬民族正气”为向导,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传承经典,聆听圣贤,学以践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并非仅凭教师讲解就能完全感受的,还需反复诵读,方能有所感悟,有所领会。如《登鹳雀楼》,前两句的落日、黄河,景象苍茫阔大,却无颓废之气;后两句写眼前实事,虽通俗,但进取之意锐不可当,通过大声吟诵,学生就可神会。
我们利用早读前的国学诵读时间,一天推荐一首古诗,先读背,再讨论、讲解,周五时复习一遍,并鼓励与家长同背、与同学互教,提高兴趣。日积月累,效果显著。听,朗朗的经典诵读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一年四季,经典相伴,陶情冶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的柔情与抚慰、细雨的缠绵和奉献、春意的盎然和生机,令人心雨纷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轻快的农家丰年曲,夏夜的宁静与和平,让人怡然沉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的壮阔,秋的高远,使人心潮澎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的洁白与寥廓、壮美与浪漫,留下冬天永恒的记忆,也摄下我们心灵的律动……诗情画意,滋养着孩子们的灵魂。
二、尝试创作,小荷初绽,抒发情怀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大量的诵读积累让学生心中的创作激情澎湃欲出。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始了模仿、套作的尝试;然而,由于诗词创作毕竟是比较专业的技能和艺术,他们的创作在格律、韵味、意境等方面都流于形式、简单机械。我们抓住契机,“煽风点火”将学生创作诗词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使诗词创作成为本校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新利器,更成为创新德育形式,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新品牌。
(一)加强指导,提升创作水准
我们组织校内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且有一定诗词创作基础的教师,组建诗词创作兴趣小组,发动宣传之后,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小荷诗社”顺利组建成功。嗣后,我们聘请泰兴市诗词协会会长严荣德等专家任本校诗社顾问,并邀其来校开设讲座,对本校师生进行系统的诗词创作指导,广大师生的创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一首首音韵和谐、格调高雅的诗词佳作如泉涌出。
(二)搭建平台,发挥德育功能
“诗言志,歌咏言”。孩子们的情感丰富细腻,吟诵诗歌是他们抒情达意的有效途径,自然也便是对其进行德育熏陶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表达心声的舞台,让他们的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品德在活动中优化。
请看——
“濛濛细雨吊忠魂,纪念塔前泪满襟。青草丛生骨何在,香花一瓣表丹心。”(顾思遥《瞻仰“十八烈士”纪念塔》)“忠贞不渝为人民,革命何曾怕丧身。怒目楼兰呼万岁,头颅抛处有来人。”(周望《咏营溪十八烈士》)……“清明祭扫赛诗会”上,孩子们的诗作喊出了他们缅怀先烈,继往开来的心声。艰苦朴素、迎难而上内化为大多数孩子的优秀品质,追求享乐、娇气畏难等不良风气日渐消失。
“十亿人民担岂轻,更凭自力勇攀登。泰山万仞极高处,会看旌旗耀眼明。”(顾珉《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国强民富势恢宏,九牧英豪志气雄。华夏复兴崛起梦,要凭我辈建奇功。”(段国俊《“十八大”胜利闭幕有感》)……“十八大”专题诗词展上,同学们爱国爱党、展望美好未来、立志报国的激情溢于言表。
“我生命原野上的河流,有的已淤塞,有的已枯竭,有的已混沌,有的已停滞成郁闷的湖泊。只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流着——流着——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每天,在梦的两岸,升起思念的帆!”(叶楠《爱的河流》)“思念是一个圆,妈妈便是圆心,圆上的点是我,而半径是时间。”(周姣《思念》)……一曲曲“亲情赞歌”,动人心弦。孩子们与家人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了,刁蛮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变少了,敬老爱亲的“小大人”日益增多。
其他诸如“锦绣河山”、“师恩难忘”、“理想之光”、“国庆畅想”等专题诗会都让孩子们多方位、多角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真感情、传递正能量。每有佳作,我们便收入校园诗刊《小荷》,特别优秀的推荐至《泰兴诗刊》《新诗》发表。此举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他们吟诗作赋的劲头更足了。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在诗词诵读和创作活动中,伟大的形象感染了学生,优美的意境陶冶了学生,真挚的情感净化了学生,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典诵读成了同学们洗涤心灵的奇妙之旅。亲情、友情、师生情,真情随诵读欣赏升华;家事、国事、天下事,心灵与吟咏品鉴共振;爱心、恒心、责任心,品质伴积累创作养成。相伴诗歌,孩子们健康成长,生活充满芬芳。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两点,保证了活动顺利、有效实施:
1.制定计划,活动激趣
为克服诵读及创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校把诗词诵读、创作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并制订适合本校学生的诗词诵写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诵读、创作。
我们把经典诗词分类编排,如按作者编排:李白系列、杜甫系列、苏轼系列等;按内容编排:送别系列、怀念系列、山水系列、花鸟系列等;按德育内容编排:爱国系列、亲情系列、友情系列、爱情系列、礼仪廉耻系列……让学生诵读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较有系统性。
我们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农村孩子回家大多没人辅导,我们就坚持每天晨读二十分钟,每月各班举行一次“我爱经典”主题班会,每年学校举办一次“我爱经典”专题大型活动,让“经典”读在学校、写在学校、消化在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结合各类节假日举办“诗词常识竞赛”、“诗词灯谜”、“书写经典”、“专题赛诗会”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与创作热情;组建“小荷诗社”,择优刊登师生优秀作品,其中,多篇佳作在《泰兴诗苑》《新诗》上发表,作者自豪、观者羡慕,同学们的创作激情不可遏制,写诗填词成为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
2.引导感悟,渗透德育
当前,众多原因让不少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枯燥的德育形式、空洞的说教,吊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令学生反感,德育效果有限。“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创作诗词歌赋,能在很大程度上熏陶人、改变人。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创作能力有限,因此,在组织学生诵读、创作诗词歌赋的过程中,作适当引导也是必要的。我们结合实际适当引导、渗透德育,绝不生搬硬套。无论是诗词诵读还是诗词创作,我们均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领悟情感或抒发胸臆。如开展“感受亲情”、“师恩难忘”、“锦绣河山”、“清明抒怀”、“中秋情思”、“国庆畅想”、“理想之光”等专题诵读积累及专题创作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巧妙渗透热爱祖国、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德育熏陶;我们还以“经典诗句上校园文化墙”、“诗词为镜明是非”等举措,引导学生用经典中的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习惯、提高人格修养。每次活动后,我们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点滴变化。“传承经典杯”、“诵读之星”评选活动已进行四届,每次评选都能带来校风、班风的良性发展。
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引起了学校自内而外的变化,对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健康成长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下,孩子们的意志力明显增强,半途而废的现象越来越少;勤俭节约的孩子越来越多,攀比浪费的孩子日益减少;好学上进的孩子越来越多,怕苦畏难的孩子日益减少;他们少了几分心浮气躁和自私自利、蛮横无礼,多了几分沉着冷静与无私宽容、文明孝敬。骂人、打架的现象渐渐从校园消失,任性、顶撞家长的情况慢慢远离家庭,家长们盛赞学校教导有方。多年来,我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为零,奇迹的出现,“经典诵读”功不可没。
诗词歌赋这颗古代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我们的财富。为了使其更广、更久地恩泽后世,我们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让它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专项(一般立项)课题《基于〈标准〉的“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活动”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TZJKS-YBLX030,
(孙爱军 尹国东 顾义华 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22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