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

2016-03-03黄艳春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民族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刘禹锡背景古诗词

黄艳春(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民族中学)

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

黄艳春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民族中学)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文化经典中的璀璨明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古诗词发挥自身的魅力,将诗词中蕴含的古人智慧、情感和艺术传承给学生,是值得每个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

要想真正地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入手。本文着眼于诗词吟诵和整体感知两大方面,力求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感知古诗词的魅力,学会鉴赏诗词。

一、细化吟诵指导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中可见,吟诵是鉴赏诗歌最基本的要求。在以往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是随意地读。对古诗词来说,它们背后包含了许多背景知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不适用于古诗词的学习。因而,教师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正确地吟诵古诗词。

正确地吟诵古诗词,要把握诗歌外的韵律,即诗歌的音步、重音和音调。这些规则,教师不可能完全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一定能在初中阶段就学会。但教师可将韵律知识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作示范诵读时,不一定要把涉及的所有知识都讲给学生,但教师自己要做到心知肚明,把握好正确、恰当的吟诵方法,这样才能使诗歌的吟诵更有古典美和感染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吟诵指导教学。互联网平台上,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爱好者以及优秀的朗读人员录制成的古诗词朗读的音频和视频,有的还会配上古典音乐和与诗词内容相映衬的背景画面,这些对古诗词吟诵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把握好诗词的音步、重音和音调,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最佳的吟诵效果,自己录下来听一听能不能从中感受到诗词的音韵之美,能不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针对诗词的吟诵,设计好吟诵知识的切入点。如根据视频材料或教师的自我诵读先请学生感受其中的音韵,之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小组讨论为手段,请学生代表吟诵诗词,教师在每一组学生诵读之后,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讲解韵律知识,对学生读对的部分进行表扬。学生在自己诵读之后再得到指导,会对其中的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教师的表扬也激发了他们改正读法的动力。每组学生出现的吟诵问题各不相同,因而也提供了更多的指正机会,便于教师插入对应诗词韵律知识的讲解。同时,优秀的吟诵可以激发诗词画面,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大有裨益,教学设计同样要设置好如何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指正错误后,请学生根据正确的读法再次诵读诗词,先自我感受其中意义。接下来通过播放视频,学生闭眼想象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二、整体感知古诗词

《孟子·万章下》中曾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对古诗词的理解,要知人论世,否则就容易陷入对诗词表面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诗人本身要表达的内涵。诗歌所反映的都是诗人在亲身经历、感受、理解后的生活再现,一部作品的形成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和长久以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因而在鉴赏诗歌时,对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思想感情、个人主张和创作意图等的了解,对于深入理解诗歌是非常必要的。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如果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不知道当时的创作背景,是无法深切体会到诗人溢于言表的苦闷、悲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刘禹锡被贬官后经历了整整二十三年才回到洛阳,在路过扬州时碰到好友白居易时所写的。在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军》中写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在这首诗里,白居易相对比较直白地表达了对刘禹锡不幸遭遇的安慰以及对朝廷不善待人才的愤怒。因此,在教学时,不妨先给学生介绍刘禹锡的创作背景、“八司马事变”的历史大事件和白居易的这首诗,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读出刘禹锡为什么叫“酬乐天”。在同一事件中,柳宗元也同样被贬,创作了《江雪》一诗,抒发自己难以忘怀的悲痛。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才会对刘禹锡豁达乐观的性格印象深刻。所以,不妨在教学中渗入整体背景,让学生能从整体感知其意境和意义。

但仅仅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才能进一步引起学生与诗人通过诗词产生的共鸣。比如,陆游《清明》一诗中,在细雨纷纷中赶路为何会“欲断魂”呢?教师要先讲讲陆游所处时代清明节的习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清明时节别人都全家团聚,或游山玩水,或上坟扫墓,而自己却孤身赶路,你会是怎样的心境?这样才能体会“欲断魂”这样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样的吟诵教学和整体感知教学,对教师来说,提高了课堂上对知识本身的追求,能真正地将个人融入诗词的海洋中去;对学生来说,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也避免了无组织的无效学习,大家在小组讨论、教师细化指导、整体感知历史背景的过程中都收获了知识,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诗人眼前的景象,在设身处地中与诗人共鸣,师生共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实现了对古诗词艺术的鉴赏。

胡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D].广州大学,2011.

·编辑 武慧慧

猜你喜欢

刘禹锡背景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我爱古诗词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赏牡丹
《刘禹锡 陋室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