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究
2016-03-03韦族芳
韦族芳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55810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究
韦族芳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55810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有效引导”策略,不但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对其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进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引导 策略
引言
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展教学时,可通过争取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学会应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利用有效的途径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有效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重要意义
由于不断开展新课程改革,与此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集基础性与逻辑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以此帮助学生缓解沉重的课业负担,进而促进学生享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极大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分析
1.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要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则必须利用一定的情境正确引导学生,环境这一外界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若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能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思考,并有利于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巧妙设置情境,促进学生深入于这一情境之中,进而正确引导学生,然而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现实,从实际出发,切合学生的生活,若和目前的环境相脱离创设情境,则会使学生产生一切不切实际的感受,进而不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角”的学习为例,基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创设与之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情境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则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角的基本概念等,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创造出一个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上还有理论上,应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感知,这样对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具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对“角”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角有关的物品,使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除此之外,想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实现教学任务的要求,可以通过亲手制作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完成一个活动角,并且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观察所获得的结果,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通过文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课堂不再变得枯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促进更加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实现,同时这也是“有效引导”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要不断产生疑问才能展开对问题的思考,有了疑问才能完成引导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多个巧妙的问题,动员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以此达到“有效引导”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问题能找到自己有疑问、不理解之处,在问题中他们还能展开分析,利用自身的能力应对问题,长时间这样的发展之后则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的引导作用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必须对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增强学生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巧设疑问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四根长短不一的小棒中任选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呢?”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得出三角形边的规律:当两边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有效引导了学生对相关规律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3]
3.通过错误进行纠正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也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正视学生犯的错误,正确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考。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全的阶段,造成其在思考会出现两种常见的错误,一种是知识上的错误,一种是理解认知上的错误。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判断学生错误的类型,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分析。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学习”时,首先,教师应先向学讲述分数的基本知识。其次,当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好时,应设置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把其中一段绳子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很容对第二个问题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及时地为学生纠正,并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来引导其对分数基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为教师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所以,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1]张艳,张玲云,范素花.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151-152.
[2]朱木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09.
[3]喻爱珍.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