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6-03-03陈亮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定势意识信息技术

陈亮(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陈亮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一、创新既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要能走出思维定势

爱因斯坦说过,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直觉,直觉的基础产生假想,假想才能产生逻辑,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便一步到位,进校就是进入书本,进入理论,中间缺少了经验、直觉、假设和假想,所以缺少了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课堂生活化、趣味化,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投放进去,如游戏、演讲、调查、访问与竞赛讲故事等,这样就将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感性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积累一定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又并生出一种不满足现状的感觉,希望有下一次,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欲望。这时,学生就会努力地去设想那未知的触觉伸入未知领域,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有创新的理念与一定的创新意识了,这恰恰表现出创新中永不知足永无尽头的探索意识。

在大部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需要创新,只要用思维定势来处理就可以了,这对创新而言,就形成了“思维的枷锁”,阻碍了创新的产生。还有一种就是习惯定势。如要切开一个苹果,大家都竖着切开,我为什么要横着去切呢?要弱化约束学生思维中的定势,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诱发学生创新内驱动力,才能逐渐培养创新的人才。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们认为首先要精心设计任务。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例如,在“第四节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的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组织教学,而是考虑到学生认知习惯,首先讲授“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网上互发邮件,了解简单的邮件收发操作和几个常用名词,如收件人、收件箱和草稿箱等,为讲授第二课时“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做铺垫。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外,任务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教学方法更容易到位。根据上述的观点,我在设计“在网上收集信息”这堂课时,除了保存文字和网页、下载图片和软件这些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又添加了在IE浏览器中将文字直接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出去这一内容,到“收发电子邮件”这堂课时,学生对Outlook Express窗口早已非常熟悉了,Outlook Express的电子邮件收发自然就容易掌握了。

其次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网页表单”的教学过程中,我只仔细地讲解了插入表单中的“单行文本框”和“下拉菜单”的操作,至于“单选按钮”“复选框”和“滚动文本框”等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它的操作方法。

三、营造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学生的思维要无阻畅通,外部环境一定要宽松,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无拘无束。首先从学生来看,他们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地体现,他们应自由命题、设计、尝试;其次从教师来看,教师是主导,是在学生需要之时出现、去设计鼓励他们;去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自我肯定;去激励学生在创新胆怯之时勇往直前,让他们通过实践明白创新是不能怕失败的,老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要及时肯定学生有创意的东西。

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我在“第三章文字处理”的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特别是在“第七节图文混排”那节课上,我设计的课堂练习是利用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和艺术字等设计一张贺卡,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并且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探索出使图片透明、图片裁剪等新技术。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使他的作品成为最棒的。

创新能力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只有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辩驳,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往往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

四、大胆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

实践是参与与体验,在实践中教会一些技能掌握一些知识,同时也强化了直觉感知。美国在一些学校推行“木匠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去认知、去发展、去创新。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已经对鼠标单击能进入新页面不以为奇,但对“超链接”这个词语还不理解,但为了实现自己制作的网站中各个页面相互联系,学生就会去实践怎样进行超链接,在教师演示到“超链接”对话框时,学生早就已经开始动手链接了。另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网站,给出了超链接的AVI动画,即使学生操作有困难,他们也会根据动画去摸索,这样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同时营造民主、友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实践,学生必将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定势意识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