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绪智力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构建探究
2016-03-03徐亮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徐亮(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基于情绪智力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构建探究
徐亮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随着1995年高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书《情绪智力》并将其出版后,从商业到教育界、语言应用界等社会各界,都逐渐意识到了情绪智力的重要作用。将情绪智力的理论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情绪智力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教学实例来探究基于情绪智力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构建,倡导用老师的高情商来带动学生的情绪智力,从而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高效地进行阅读课的学习。
情绪智力;高中英语;阅读;构建
一、情绪智力理论概念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能够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情感,并能迅速识别、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人的五种能力:(1)认识自己的情绪、动机、目标和基本的价值取向,并能据此实施行动;(2)对自我的情绪能够快速认知,并对不良情绪进行积极协调、处理的能力,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出原因并通过心理、行动来改善不良情绪;(3)用自我激励来促使自己能保持做事的专注度和实现目标的欲望,使得自身拥有较高的办事效率;(4)能从表面现象察觉他人的真实情绪和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5)善解人意,使得在与他人相处或者群体相处时,能保持群体的愉悦感,用和谐的人际关系带领群体实现共同目标。
高曼认为,人类的情绪智力对个人一生的影响是远大于智力影响的,青少年在校期间就应接受情绪智力的教育。
二、情绪智力应用在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增力或者减力的效果。英语阅读本就不是学生熟练掌握的语言阅读方式,学生的消极情绪会导致英语阅读课的低效,教师的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学生对阅读课的情感,教师的鼓励和认同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进而使这种情绪推动学生在阅读课上全力以赴,达到学习目标。
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消极或过度兴奋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是弊大于利的,因而在阅读课上通过老师的高情商引导,帮助学生调节好上阅读课的积极心态,利用情绪智力进行情绪调节,使学生以最佳情绪状态达到更高效、更专注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以自身的感染力带动学生对应于阅读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各种引导中热爱阅读,激起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基于情绪智力的英语阅读课堂的构建
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8,Unit 2 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的Project:From the Blues to POP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借助情绪智力进行阅读课堂建设。
1.主题引导,愉悦相处
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欢乐、自由的教学氛围,契合音乐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和思维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舒展,用和音乐相关的话题进行情绪酝酿,在主题渗透中带动学生情绪,活跃思维。本单元的主题就是music,阅读课前先放几段音频,带领学生在音乐节奏中感受不同的音乐类型,“Please look at 3 pictures of musicians on page 27 and then tell me who these musicians are.Then I will play some different music,you can enjoy it andmatch the pictures of musicians with differentmusic,OK?”“Tell me loudly!”学生回答后,从对不同英语家的理解和音乐鉴赏的热情互动中逐渐过渡到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谈论,做好pre-reading的引导工作,“Do you know any famous music styles or bands?Who can list some?”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这个主题和这节课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音乐类型和歌手、乐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思维。老师要在互动中,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对他们喜欢的话题多聊一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在平等地交流。学生对音乐的相关思维已经打开了,这时老师再播放一段Beatles乐队的表演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对音乐这个大范围集中到这节阅读课的主要内容上,使师生在愉悦相处中逐渐向阅读目标靠近。
2.师生本互动,加强阅读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应该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教材中的语法、结构知识,学习用英语思维来表达问题。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语言、风土人情等基础知识,还要训练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全面等。利用猜想验证创设情境,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感知,可创设变式情境,通过概念变式或问题解决变式,让他们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分离复原的观察实验,可变换为新的实验情景:(1)配置一瓶质量浓度是0.3 g/mL的蔗糖溶液、一瓶质量浓度是0.5 g/mL的蔗糖溶液及一瓶没有标签的清水;(2)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及相关的器材,实现对这三瓶溶液的判断。这样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实验设计原理的理解和拓展,这些变化的、动态的思维情境,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知识的引申教学,可创设利于学生发现的情境,激发其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发现新知识。如,学习细胞器的知识时,让学生分析生活现象:为什么鱼、肉类宰杀几小时后煮吃与刚宰杀煮吃相比,肉质会更鲜嫩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等,从而发现新知识。
创设情境的结论不一定是明确的,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高阶思维。重操作、重探究,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及经验是教学情境创设重要考量的维度。
四、结语
杜威说过:“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陶行知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重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能催化学生进一步学习,为步入社会提供正能量。
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首先,日常生活的细节、事件和经验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背景和例证,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目标,它要求知识教学与生活的整合,要时刻指向学生作为现实主体的发展;其次,“生活化”更多的是指“活动”,它在方法论上强调教学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等学习方式,注重过程的价值;再次,它需要教师选取一个学生生活和发展的大系统,来考量教学意义与价值。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情境”是课堂的波浪,科学知识、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挂钩,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