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的一些新思路

2016-03-03苏月清泉州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教研员教研

苏月清(泉州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的一些新思路

苏月清
(泉州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中学历史课也不例外,它采取模块教学,注重人性化、生活化、综合化,强调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以全新理念和思路,培养全新的未来人才。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理念、新的方法和手段、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新的课程资源亟待建立和形成,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全新的课程,有可能使我们广大历史课教师无所适从。这个时候,教研员应主动出击,做好培训、示范、交流、研讨、对话、反思、实践等教研活动。中学历史教研员应该如何寻找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创造出教研工作新的局面、新的水平呢?

一、转变旧教研观念,树立现代教研理念

作为指导一个地区的中学历史教研员,仅仅是编几套题、发一发通知、组织一下论文和教学比赛、到学校听课等等,这种教研模式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面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教研员要由原来教研活动单一的组织者,成为历史课的研究者,实现由自上而下的单一教研渠道向快捷多向互动的教研模式转变。

第二,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中学历史教研工作,放弃过去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感悟新课程,并积极主动地实践,为达到历史课教学目标而努力。

第三,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教而优则研,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研员大多曾是教学上的能手,他们教学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基本上属于经验的范畴,尚未经过实验研究、科学论证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研员以这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和水平去指导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那就很难摆脱不全、不细、不深甚至误导的境地。因此,新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研员要重点进行研究工作,要做研究型的教研员。

二、转变教研工作方式,提高对教育教学的指导能力

1.改变教学指导者为教学合作者,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动的共同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与教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彼此之间紧密配合,发挥各自所长,以一种生动、活泼而富有成效的形式和方法,共同面对并解决历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共同探讨新课程教学的规律性。这样,既促进了教师新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研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2.改变单纯研究为研究与教学并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必须以教学为基础,没有教学的教研是“空中楼阁”。教研与教学相脱节,不能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并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这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痼疾。绝大多数教研员过去都曾是教学上的能手,但从事教研工作以后,就基本上脱离了教学,再加上中学历史教材变动频繁,课程教学改革任务艰巨,几个回合一来,过去得心应手的教学技艺已变得陈旧和生疏,曾经叱咤教坛的能手几年或十多年下来,已变成手不能拿枪、脚不能骑马的“八旗子弟”,这岂不可悲可叹!如今历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新课程已逐渐在全国各地学校实施,其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各种问题,新课程所必需的资源、信息、案例……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全新、高效的教研工作新模式来一一解决。就必然要求历史教研员要具备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如我区的中学教研员要全部到中学去兼课,在教学中,既了解教材在教学中实施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掌握情况,又能与一线教师多交流、多接触,实现教研与教学的互动。

因此,中学历史教研员必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左右开弓、上下联通,做一个能讲会练、能文能武的综合、全面的新型教研员,与广大历史教师一起,将本学科的教学推向一个辉煌的未来。

3.改变单一的教研为多渠道的教研,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常常以“专家”“领导者”的身份出现,是凌驾于教师之上的指手画脚的说教者,教师只是带上笔记本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记录者。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强调教师是主体,教研员要同一线教师建立相互学习、平等对话、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打成一片,随时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问题,引导、启发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与教师一道去探讨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研方式,建立多渠道的教研方式,如网络教研,就是利用互联网,设置本学科专门网页,在网页中设有各种专题栏目,如论坛模块、答疑天地、BBS留言板等,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可以任意上网浏览最新理论、最新观点;可以在线交流研讨课堂教学,高中课改刚实施,很多教师上课感到困惑,无从下手,我们就充分利用在线交流,鼓励教师把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的好方法分享出来,供大家借鉴,集思广益,效果显著,如岳麓版必修1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有的老师就建议上课把课后活动探究的甲骨文教学贯穿于上课当中,既生动、形象,学生所掌握知识又牢固。还可以展示个人研究成果;播放优秀课例等。内容丰富、方便快捷、高效灵活、双向互动的教研活动形式,及时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帮助,解决了基层广大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又急需的矛盾。开通网络教研,可以使广大教师直接与教研员或学术专家进行交流研讨,让教研更贴近教师,更贴近学生,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促进了教研员、教师专业成长。

4.改变封闭式的教研为开放式的教研,加强校际联合,名校示范,形成合作双赢

高中历史课采取模块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年代体系的顺序来编写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内容的许多要求是开放性和过程性的,这就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这“广阔的空间”在新课程实施的起始阶段,是事实上的一种空白,急需丰富有效、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去填补,如果依靠过去以校为主的封闭式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因此历史教研员要改变教研方式,搭建校际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能够发挥历史教育资源优势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资源缺乏,弱势学校开展历史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学校间合作可以是“强弱联合”,也可以是“城乡联合”,还可以是跨学段联合,如某初中校与某示范高中组成联合体。在合作的形式上可采取教学互访(名校派名师去现场辅导、做课或专题讲座等,“弱”校也可以派骨干教师到名校连续听课、学习)、专题合作、同伴结对、课例研究等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既锻炼了名校教师,也促进了相对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合作双赢的目的。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必须具备新的理念、新的方法,重建教研新模式,才能使之具有生机和活力,开创中学历史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编辑丁可楣

猜你喜欢

历史课教研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